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麻醉科>> 健康科普 >>正文

健康科普

一觉醒来,手术完成 —— “全身麻醉”

发布时间:2015-10-22 14:23:26
字号:
+-14
浏览次数:

  全身麻醉是指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出现可逆性意识丧失、痛觉消失的状态。

  17世纪之前,需要进行手术的病人靠用酒精、鸦片、莨菪或曼德拉草根来减轻疼痛。然而,使病人失去知觉所需要的剂量很大,常常是致命的。17世纪后,手术是在病人处于抑制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病人常常因疼痛而大声尖叫。

  麻醉药的发现纯属偶然。1799年,汉弗莱·戴维发现,如果他吸入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会使自己发笑。他邀请朋友们参加“笑气”聚会。

  后来在1815年,另一位蓍名的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乙醚也有类似的作用,并邀请他的朋友来享用。

  直到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化学家建议他的学生,即牙科医师威廉·莫顿,应用乙醚进行局部麻醉。当他用乙醚麻醉一颗将要钻孔的牙齿时,发现病人的整个口腔都失去了知觉,他想知道可否将乙醚用于全身麻醉,于是他先在动物身上,后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实验。

  1848年10月,莫顿公开演艺了用乙醚麻醉全身,无疼痛地切除了一位病人颈部的肿瘤。从那以后,乙醚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麻醉的迅速采用终于使手术变得不疼了,然而,教会却禁止在分娩时使用止痛剂,他们坚持认为,《圣经》说过分娩应该是痛的。1853年,维多利亚女王在生产时用了麻醉剂。以后分娩时用麻醉剂逐渐被广泛接受。

  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使神志消失统称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具体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

  全身麻醉由三个过程组成,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建立相应的监测,做出麻醉前生命体征的评价。

  麻醉诱导是使病人从清醒的状态转变为意识消失状态的过程。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过程: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由正常呼吸到呼吸停止,此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控制病人呼吸,保证病人所需要的氧气供应(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用呼吸机代替病人的呼吸);由痛觉存在到消失等。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但病人没有痛苦的感觉,无需担心、害怕。

  诱导期过后,外科医生准备手术,诱导期麻醉药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在手术中要不断应用麻醉药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等,并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度调整麻醉深度,据麻醉深度和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即进入麻醉过程的维持期。麻醉医师在维持期进行各种监测,随时观察手术操作等因素对病人生命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治疗,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当手术结束后,病人进入恢复期。麻醉药物将被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来逆转麻醉药物的作用。病人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的生命症状仍被持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你的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整个过程由麻醉医生、护士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对手术过程并不知晓。

  了解了什么是全身麻醉,也就解除了你对全身麻醉的顾虑。不能想象没有手术治疗疾病,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同样不可想象的是:没有麻醉的手术将会怎样。某些手术操作本身对病人就是致命的影响,没有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对病人的生命功能进行维持,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由于麻醉学在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上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使一些以往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领域进行手术治疗得以开展(如:心胸手术、神经系统手术等)。当医学对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探索,就会对麻醉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麻醉医师可以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外科医师才能对威胁生命的疾病进行治疗。由于多学科的协作,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现代医学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益处。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