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你 了 解 疼 痛 吗
据统计,在美国,有35%的美国人有慢性疼痛,有超过50,000,000的美国人由于慢性疼痛变为部分或严重的功能障碍,每年有50,000,000人无法正常工作,每年由于慢性疼痛导致的生产总值损失为650亿,医疗花费为750亿。在加拿大,有29%的人患有慢性疼痛,平均患病年数为10.7年,80%的病人报告有过中到重度疼痛的经历。在中国,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就诊率为35%;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就诊率为85%。用于止痛的医疗费用在每年都在上升,因为顽固的慢性疼痛的折磨而丧失工作、家庭、尊严,造成抑郁、焦虑、自杀、永久性残废的群体也每年都在扩大。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前几乎都是在同剧烈的癌痛做搏斗,根本谈不上任何生活质量。疼痛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健康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早就指出,疼痛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当然疼痛也未必是一件100%的坏事。疼痛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是某种疾病的信号,为我们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信息。同时它也可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做出保护性反应方式,防止有害运动。举个例子,当你手被针扎后能立刻缩回,是因为疼痛对你发出了“危险”的警示,你才能做出回避伤害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当你感到疼痛时,切勿擅自服用止痛药镇痛,盲目的追求绝对的无痛是不可取的。要重视疼痛带给我们的信息,去找专科医生就诊,一定要在了解了疼痛的原因,疼痛的性质之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再采取相应的去痛措施。
有些时候致痛因素去除后疼痛就会消失,有些时候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可相对于原有诱发因素独立存在,这是就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止痛手段。事实上,绝大部分人仍然对疼痛诊疗的认识存在着一定误区。比如说,有些人认为疼痛的治疗方法无非是采取口服止痛药的方法,疼的利害就吃药劲儿大的,疼的没那么利害就吃药劲儿小点儿的。还有些人认为治疗疼痛就是打麻药。其实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也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器具治疗、外科治疗等等多种手段。就拿药物治疗来说,给药途径也有很多种,有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皮下给药,静脉给药,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内给药,还有脑室内给药等。麻醉类止痛药和非麻醉类止痛药分别有着不同的严格的适应征,此外还涉及到一些抗抑郁、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抗代谢药和激素的应用。总之疼痛的治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到外科学、神经病学、麻醉科学、肿瘤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学问,需要专科诊疗,这也是我国卫生部在去年7月特意签发了关于增设 “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的相关文件的原因。
现在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付疼痛的手段越来越多,包括一些曾经被认为是“不死的癌症”的难治性疼痛,我们也有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对付他们。比如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曾被描述为人类最为剧烈的疼痛感受之一,我国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大概有200万左右。绝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三叉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所导致,因此我们可以用手术方法将压迫神经的血管从三叉神经根部移开,这样疼痛就会消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微血管减压术。再比如对于一些晚期癌痛或神经丛损伤后遗疼痛的患者,我们现在有了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的植入式可编程吗啡泵技术来对付他们,可以解决以往口服吗啡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及因用药剂量较大带来的严重的全身的毒副作用和成瘾性的问题。对于一些神经源性疼痛、脊柱根性疼痛的患者,我们可以应用射频热凝技术,通过对温度的控制高选择性的毁损管理人体痛觉传导的神经纤维,而不损伤管理运动及触觉传导的神经纤维的功能,破坏了疼痛的传导通路,达到控制疼痛又避免了副损伤的目的。听说过幻肢痛吗?幻肢痛就是截肢后仍然可以感觉已经失去的那部分的肢体疼痛,大概有60-70%的患者在截肢术后会产生幻肢痛,约10%患者将有终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由于功能磁共振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精确的定位出患者已经不存在的那部分肢体在大脑皮层的投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给予这个位置植入了疼痛控制器,并通过不同参数的电刺激来测试植入的疼痛控制器是否会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来达到安全高效的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治疗幻肢痛,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脑中风后疼痛、丘脑痛、带状泡疹后疼痛等多种顽固性疼痛。此外,还有一些针对脊神经后根的手术,可以对付周围神经损伤所导致的持续性顽固性疼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对付疼痛的办法会更多。疼痛的确很烦人,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