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PET-CT检查适合所有人吗?
当初作为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媒体都会对其进行相关报道,介绍其各种“高、大、上”,但往往略过其不足,可能是宣传带来了一些误区,以为PET-CT是筛查肿瘤的“神器”,以至于到现在不少了认为:“做个全身PET-CT,就是全身体检,身体上有什么大小问题一次查清。”---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以胃癌的早期发现为例,PET-CT远不如胃镜来得准确靠谱:一方面胃癌早期病变起源于粘膜,胃镜能直视粘膜病变,对有怀疑的病变还能取活检确诊。而PET-CT难以发现粘膜小面积病灶,而且即便怀疑,也不能确诊,还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诊断。
检查原理
由于肿瘤细胞生长快,代谢旺盛,大量摄取葡萄糖,人们根据肿瘤细胞的这个特点,设计出了PET-CT检查。要受检者注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显影剂,目前最常用的显影剂是“18F-FDG”(含有放射性的氟元素18F的葡萄糖类似物,肿瘤细胞也会把它当做葡萄糖摄取)。PET-CT通过探测18F-FDG在体内的放射性分布,寻找葡萄糖代谢特别旺盛的部位,也就是恶性肿瘤所在部位。
什么才是合理应用呢?
PET-CT比较明显的优势是检查出全身的转移灶,灵敏度比较高,只要有哪个部位出现葡萄糖高代谢,它都能监测出来。因此PET-CT多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检查中应放在最后:例如抽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经过一系列胃镜、肠镜、胸腹部CT等检查都没有发现常见的肿瘤的踪影,复查肿瘤标志物还是高,像这种“疑难杂症”可以选择PET-CT作为检查的最后几招,而不是一上来“常规武器”(常规检查)都不用,就去用PET-CT这种“核武器”。
不适合做为普通体检
PET-CT在发现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病变,远不如胃镜和肠镜。做检查应该遵循从简到繁、从常见到罕见的原则,即先做抽血、体格检查、超声、CT、MRI这些常用检查,是在是疑难杂症再选择PET-CT。
常规体检根本没必要做PET-CT检查,不仅早期诊断方面没有优势,而且有些肿瘤不摄取葡萄糖,就对此检查并不敏感。有些私人体检机构,利用PET-CT筛查早期癌症的体检,不只是“杀鸡用牛刀”,更多是商业营利。
不建议做不是因为辐射特别大
辐射确实有,要静脉注射同位素,做PET-CT的辐射与增强CT相当,并没有“相当于去了泄漏的核电站”那么可怕,辐射量相当于户外晒10年的量。但出于常规体检根本没必要做PET-CT检查,别再每年体检来一次了。
总结:不是疑难杂症,别“图省事”拿PET-CT当体检,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