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作者:杨涛   

发布时间:2015-08-0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动静脉内瘘的血栓形成分为两种情况,一为急性血栓形成,二是慢性血栓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为透析时脱水过多或脱水速率过快,超过机体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出现低血压,外周血管血容量下降,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但由此可能会导致内瘘处血流减低,流速缓慢,导致急性血栓形成。表现为内瘘震颤消失,听诊局部无血管杂音,局部可有疼痛,如果血栓形成距离吻合口较远,内瘘口部位可能会有动脉样的搏动。部分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与局部受压有关,如夜间不慎将胳膊枕于头下,内瘘局部受压时间过长,或者内瘘静脉周围局部血肿压迫,均可致内瘘的急性血栓形成。
    内瘘的慢性血栓形成多见于透析时的穿刺部位,或者内瘘血管的瘤样扩张内壁上。慢性血栓形成多无明显早期症状,但通过超声、血管CT或内瘘造影发现。初期的内瘘慢性血栓形成一般不会影响透析泵控血流,但随着血栓的广泛形成或血栓体积的增大,或者由于透析时穿刺部位的选择欠佳,可能会出现透析泵控血流量不能满足透析的治疗需要。往往一些轻微的外因如低血压或压迫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在慢性血栓基础上的急性血栓形成而致内瘘闭塞。
    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针对急性和慢性有所不同。急性血栓形成时可以采用手法按摩、尿激酶局部输注、球囊取栓、介入局部尿激酶输注后抽吸血栓或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等手段,或者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采用内瘘重建、移植物血管搭桥等方式重新恢复内瘘畅通。笔者根据本单位的经验认为,急性血栓形成在6小时内通过手法按摩再通的比例较高,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相应并发症的可能。24小时内可以采用以上所列的其他处理方法,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失败的几率也越大。因此,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处理是一件“赶时间”的事儿。当然,急性血栓形成最基本的一条是解除急性血栓形成的诱因,其他的治疗应在此基础上开展。
    慢性血栓形成重在预防,当发生内瘘慢性血栓时应避免在血栓周围静脉穿刺,定期超声监测血栓部位和大小,口服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避免血栓的继续增大。目前认为,内瘘的球囊介入治疗对于慢性血栓形成效果不佳。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