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课堂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又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肾脏病。临床上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则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常见病因有:①中药(含马兜铃酸药物,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②西药(如镇痛药、环孢素A、顺铂等);③重金属(如铅、镉、砷等);④尿路疾病:包括梗阻性肾病、返流性肾病;⑤感染性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⑥放射线;⑦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等);⑧代谢性疾病(如尿酸性肾病、高钙血症肾病、低钾性肾病等);⑨其他(如巴尔干肾病等)。
发病机制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也非单一性,毒性反应可能为更常见因素。止痛剂代谢产物在肾髓质中高度浓缩,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引起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内源性毒素如轻链等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一定的毒性。毒物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肾间质成纤维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促纤维化物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
病理
肾脏常萎缩。光镜下肾间质呈多灶状或大片状纤维化,伴或不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乃至消失,肾小球出现缺血性皱缩或硬化。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电镜检查在肾间质中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束。
临床表现
本病多缓慢隐袭进展,首先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多、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有时也可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碳酸氢根、糖、尿酸、磷酸盐、氨基酸重吸收减少、排出增多,可表现为肾性糖尿乃至Fanconi综合征;远端或近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均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而后,肾小球功能也受损,早期肌酐清除率下降,随之血清肌酐逐渐升高,直至进入终末期肾病,出现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等,患者肾脏缩小(两肾缩小程度可不一致),出现肾性贫血及高血压。患者尿常规变化轻微,仅有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诊断
本病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下列情况下应考虑有无慢性间质性肾炎:①存在尿路梗阻或反流,有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或服用肾毒性药物病史;②临床表现有肾小管功能障碍,如烦渴、多尿、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伴有肾功能不全而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④少量小分子蛋白尿,尿中β2- 微球蛋白、α1球蛋白、NAG 、溶菌酶升高,可有糖尿、氨基酸尿;⑤尚未确诊的低磷血症、高钾或低钾血症。本病确诊仍需病理检查,需要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
对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例,应积极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处理原发病。如出现慢性肾衰竭,应给予药物治疗以延缓肾损害进展;若已进入终末期则应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并发的肾小管酸中毒、肾性贫血及高血压等,应使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纠正酸中毒,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及降压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