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注意容易过度诊治的几种乳腺肿瘤
在乳腺病理诊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肿瘤类型,需要防止过度诊断,同时临床医师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处理,避免因施行过大手术和加以术后化疗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过度医疗花费。
一、导管内癌: NCCN指南2013年1版中对于导管内癌的主要治疗原则仍然是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给予金乳放射治疗(1类);或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乳房重建;或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不进行放射治疗(2B类)。而目前现状是,多数病例被施以改良根治性手术,未做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直接清扫了腋窝淋巴结,甚至对一些病例进行术后化疗。
二、微浸润性癌:2012新版WHO分类中对微浸润癌的判定标准(T1mi肿瘤),即最大径不超过1mm的浸润性癌灶,可以是单病灶或多病灶(如是多灶,取最大灶的最大径)。需要强调的,微浸润性癌多可能在广泛的高分级DCIS中伴发,因此在高分级DCIS时要将标本全取材做详尽病理检查,尤其注意寻找导管周围有明显炎症背景的区域,以避免漏掉微浸润灶;其次,对不肯定的微浸润灶不要轻易给出病理诊断,宁可保守,不要过度诊断。同时,临床医师也要注意,现有的资料显示在严格的标准下诊断的微浸润性癌与同样大小同级别的单纯DCIS预后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对于微浸润性癌需注意不要过度治疗。微浸润性癌确有少数病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此时加之免疫表型根据NCCN指南可选择给予辅助治疗。
三、包裹性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的一种变异型,低、中分级肿瘤性上皮细胞被覆在纤维脉管轴心,周围被纤维性囊围绕。在大多数病例中乳头状肿瘤区和病变的周边没有肌上皮层。在2012新版分类中正式使用这一命名。2012新版分类强调仅仅当有明确肿瘤性上皮成分浸润超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纤维性囊壁时,才能诊断为伴有浸润性癌/微浸润性癌。按照现有的报告来看,当包裹性乳头状癌周围组织缺乏相关的DCIS或邻近组织没有浸润性癌时,单用适当的局部治疗就可有很好的预后。WHO工作组达成一致认为应按照原位癌来处理,治疗方法推荐包裹性乳头状癌组织连同周围乳腺组织完整切除,术后应进行广泛的取材病理检查,这些对于治疗和评估局部复发的危险是最基本的和必需的。
四、实性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一种有特征性的亚型,由排列紧密的膨胀性扩张的细胞性结节组,这一类型正式归类在2012新版分类乳头状病变项下。实性乳头状癌常发生在老年入,中位年龄为70岁,近1/4的病例伴有血性乳头溢液。从病理学上比较难明确区分实性乳头状癌是原位的还是浸润的,如果不能肯定有浸润时,2012新版分类建议应该按原位癌分期。此时,最好是按照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原则处理。因为实性乳头状癌常可呈激素受体弥漫阳性但HER-2阴性,保留乳房/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内分泌治疗是最为适合的。然而,如果出现地图样缕花样排列,伴有粗糙无规则的缺乏肌上皮细胞的边缘,分期会有争议,一些学者会认为是浸润性癌。还有另一种情况,当一些浸润性癌和实性乳头状癌显而易见地共存时,应按照这些浸润性癌的特征归类和分期分级。实性乳头状癌以及伴发的浸润性癌常伴有黏液和或神经内分泌特征,具有辅助诊断意义和有助于治疗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
1. 牛昀. 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新变化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4,8(3):1-5.
2. 杨文涛,朱雄增. 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解读.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3,42(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