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海医中医养生大讲堂丨冬季养脾胃 食粥正当时
12月10日,海淀医院中医科举办中医养生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冬季养脾胃,食粥正当时”,中医科李新一副主任医师主讲。
俗话说“三九严寒补一冬,来年四季无病痛”。进入冬季后,天气变得寒冷,身体也需要储备更多能量,以保证来年的消耗。不过,在进补前,一定要先调理好脾胃,否则非但进补没有疗效,反而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有“脾胃乃后天之本”的说法。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达到滋养全身的目的。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
脾胃一旦不和,人体就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器官的运作和身体代谢,身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脾胃不和,又有哪些表现呢?
1. 脾胃虚寒表现:经常饭后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吃寒凉食物拉肚子。
2. 脾胃积食表现:嘴里有酸臭味儿,时而便秘、时而大便不成形,大便臭,饭后肚子胀,舌苔厚。
3. 脾胃湿热表现:胃容易灼热疼痛,经常反酸,吐酸水、恶心,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黏马桶,舌苔黄腻。
4. 肝郁脾湿表现:心情不好,容易腹胀,两胁胀疼,乳房胀痛,胸闷,爱叹气,大便不成形,食欲不好。
李新一讲解了冬季养脾胃的注意事项及具体食疗方法,并就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体质调护方案。他提到:养好脾胃,从晨起一碗粥开始。生活中,养脾胃最常用,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粥。
1、脾胃虚寒:喝生姜大枣粥,暖胃补气血;
做法:鲜生姜或干姜6-9克,粳米或糯米100-150克,大枣2-4枚。将生姜洗净切碎,与米、枣同煮成粥。
注意:阴虚者或孕妇慎食。
2、脾胃积食:喝山楂粥,消食化痰;
做法:山楂30-40克、大米约100克、砂糖少许。水开后,放入山楂、粳米续煮至滚时稍微搅拌,改中小火熬煮30分钟,加入砂糖煮溶即成。
注意:山楂不宜于海鲜、人参、柠檬同食。
3、脾胃湿热:喝薏米红豆粥、青菜粥,健脾止泻、清热利湿;
做法:薏米100克,枣(干)25克,红豆50克,白砂糖30克。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同枣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
注意:空腹不宜吃。最好在早饭后,午饭之前食用。不宜加入大米。大米生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加入大米口感虽好,可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薏米红豆的祛湿功效。
4、肝郁脾湿:喝黄花菜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做法:黄花菜10克,大米100克,食盐适量。将黄花菜发开,择净,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下黄花菜、食盐等,煮至粥熟。
注意:应选择干黄花菜,不宜选用鲜品。因鲜品中含有秋水仙碱,炒食后能在体内被氧化,产生一种剧毒物质,有碍人体健康。
任何养生保健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体质会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状态。那么,养生原则也就各不相同,切记不可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