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之——怀念过去
因为父亲是医生的缘故,我小时候经常去医院玩耍。当时,父亲所在的医院是城里唯一的大型综合医院,父亲的医术在当地首屈一指,求他看病的人从达官显贵到穷苦百姓从未断过,而父亲也从不嫌贫爱富,经常看到父亲自掏腰包帮助那些困难的患者,而我家门前,也总是莫名其妙的被陌生人放下一筐蔬菜或者一只野鸡。朴实的农民兄弟认为他们的这些东西实在拿不出手,所以悄悄放下就走。其实,父亲经常说:“施恩勿图报,何况救死扶伤是他作为医生的本分”。这朴实的话语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我对父亲的崇拜无以复加,这种崇拜直接影响了我高考志愿的选择,而我至今也没有后悔过。
那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而医患关系却很和谐,从来没听说过医疗纠纷或医闹。那时的看病价格很便宜,抗生素的使用也只是些青霉素或庆大霉素,在我的印象中一个阑尾切除术大概好像只一两百元,一个剖宫产术也不超200元。而那些背着孩子、连吃饭都是问题的穷困病人,似乎也并没有耽搁过治疗。
那时,住院病例只是医院保留作为将来备查或参考用;没有今天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是医生依然秉承着毛主席的教导“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并没有那么多的“故意草菅人命”。而今天法律法规完备了,却将医生看病过程视为潜在的犯罪过程。今天的“医法”将医生的看病过程视为一次预谋犯罪,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的同时要为自己收集无罪的证据!
如果说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那么我敢说患者想找医生救命,却对医生充满戒备和敌意,真是莫大的讽刺!当那个产妇来到可以让她重获生命的医院时,仅仅因为丈夫不签字,医生竟不敢去抢救而“一尸两命”,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可能发生么?!而现在的法律却自豪地说“不能给医生过多的权利”。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从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是随着近些年医患事件的增多,让我担心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多少会选择医生作为职业。我更无法想象,当我女儿想要学医的时候,我该如何对她说。
怀念过去和谐的医患关系,那样才是医患之福。
检验科/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