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请从临床常见病治疗做起
9月,我参加了中华医学会举办的北京外科周(2011),深有感触。
外科学,已有百年,目前行业内的分工越来越细,强调精准治疗,要求我们在专业领域越走越远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像海淀医院这样的临床型医院,外科发展与科研方向选择上,引向分子甚至基因水平是不适宜的。这次北京外科周的许多学术报告都集中在日常的很细小很常见的临床问题上,比如阑尾炎的治疗与腹部感染的控制等,力求推进一小步。这种大众化的科研思路,对我们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外科的进展更多的是在应用科学上,科研定向的不精确会使科研与实际工作脱节,科研水平不能提高,临床工作也会退步,慢慢的就比别人落后好多。
如果现代医学仅仅是经验科学,那么中国应该是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从欧美国家的医院规模来看,我国很多医院都是大医院,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患者群;设备相当的先进,人员的素质也不差,但是,我们的整体医疗与科研水平却不能与世界相同规模的医院相提并论,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是二流水平,究竟差在哪里?一方面是,我们的体制与投入,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临床诊治与科研探索中没有重视对逻辑的运用。所以,当今发达国家早就提出人才的标准之一是有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对我们二级医院的医生来说,要增加对医学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程度:疾病诊治规范化、医疗行为标准化与法律化。我相信:切实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是世界上80%的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一味的追求高精尖,最终会使医院整体发展舍本逐末,医生个人工作心浮气躁。
目前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终于站在实证科学基础上,如果这次医改成功将会大幅度的改善医疗环境:一是加大全民医保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二是建立全民信息数据库与个人信用监控体系。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告诉我们这两点缺一不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曙光,当然这也是全国人民的福祉。普外科/王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