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明手术到屈光手术
近日,医院眼科成功为3位伴有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人工晶体手术,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0.8~1.0,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视觉难题,也标志着眼科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复明手术进入屈光手术时代。
首例接受Toric人工晶体的患者是来自世纪城社区一名54岁女性,因双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年,诊断白内障入院拟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前常规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该患者角膜散光接近400度,眼科主任吉昂通过和患者积极沟通,了解到患者生性乐观,爱好广泛,多年受散光引起的视觉疲劳影响生活质量,愿意尝试通过眼科新技术解决多年困扰。通过眼科白内障技术团队周密的术前准备及人工晶体测算,最终决定植入新型Toric(T9)人工晶体。经过精确标记定位,仅用时10分钟顺利完成我院首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周后患者右眼裸眼视力恢复至0.6,人工晶体的轴向标记和患者的散光轴位相一致,术后散光度降至75度以下,达到术前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极为满意。
因为人群当中多数眼睛不可能发育成绝对的标准圆,所以散光成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现象。当然绝大多数小于75度的生理性散光无需治疗,但是约15-29%角膜散光大于150度的患者,除有视物不清、重影、变形之外多数会并发严重的视疲劳,因此需要屈光矫正。对于一些患有白内障合并大散光患者,在单纯白内障术后无法解决散光问题。而Toric人工晶体在常规人工晶体的基础上同时矫正散光,特别是对于大于300度的复性高度近视散光矫正具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明显优势,是目前白内障屈光手术中最前沿的技术。
在我院医务科、医保办、采购中心、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鼎力支持下,眼科于2014年成功引入该项前沿白内障手术技术。另外由于生物测量仪、角膜地形图、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等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单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诊断日益年轻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促使已成为我院眼科特色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治疗项目翻开新的篇章。
眼科/吉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