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医的变化 药剂科 虞雪梅
1995年4月1日当我踏进第二故乡——北京城的时候就来到了海淀医院。走进海淀医院,一种亲切感油然而升,她,将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在这里我将度过后半生。
当时海淀医院的门诊楼只有四层,中西药房分开管理,中药房在二层,西药房位于一层的东头,发药窗口正对着东门。走进大厅是又小又黑,经常病人一多,挂号、收费、划价、取药的队伍纵横交错,不见首尾。那时的门诊量只有一千多人次。西药房的情景更使人记忆犹新,两组窗口前亮着昏暗的灯,三、四百种药混放在一个一个木盒里,药盒稍大点就难以掏出来,只能堆放在窗口桌子上。再走进去是分装药片的地方,几个将退休的老药师边聊天边分装乐在其中。那时没有分装环境的要求,有记录即可。再往里去更是精彩,一间密不透风的小屋是十几位女士的更衣间,桌上放满了从家带来的午饭,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鞋,桌旁有一上世纪留下的大立柜,里面挂着十几位女士刚换下的衣服,衣服的下方是十几位女士的包,条件虽差些,但大家还是能按时上下班。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海淀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四层楼变成了十二层的大高楼,设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28个住院病区,床位900多张,病房环境优雅、设施齐全。配有CCU、RICU、ICU监护系统及净化手术室14间,拥有GE3.0T核磁共振(MRI)、GEECT、血液透析室……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透着海淀医院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低蕴。
门诊药房也不再是又小又黑又潮,只能容纳几百种药的小黑屋。如今药品柜林列、能打开能合上随意自如、窗明几净、液晶显示屏、能容纳上千上万种药品的、温度湿度适宜的、能与任一家三级医院媲美的大药房;急诊值班不再听到老鼠“吱吱”的声音,如今是安静、安全、踏实的上班环境;衣帽柜一人一个,再也不用层层叠叠……如今的药剂师们甩开包袱,个个都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战斗在各个药房的第一线。
药房的变化见证了海淀医院的突变。
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们赞美祖国的强大,感受海医的日新月异,药房也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坚信:祖国更加辉煌、海医更加灿烂、药房会让我们更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