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365英国上市官网
你所在的位置:院报院刊 院报院刊 >> 海医院报 >> 2009 年 4月 第 100 期>> 正文

100-4.jpg

版面目录

让团旗在什邡灾后重建中闪光 冯雪莲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31

20150831142114.jpg

20150831142121.jpg

20150831142126.jpg

  编者按:为加强地震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冯雪莲同志于2008年7月,被团中央选调至5.12地震极重灾区挂职团委书记,参与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1月顺利结束挂职工作返京,先后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优秀团干部、什邡市优秀团干部,为北京、为海淀、为医院赢得了荣誉。在4月24日召开的共青团海淀医院委员会第八次团员代表大会上,冯雪莲同志把在灾区挂职工作进行了汇报。

  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阶段性胜利。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共青团组织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活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了101名优秀基层共青团干部,参与到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中。

  在公共委、团区委的推荐下,我作为北京团市委选派的4名团干部之一,被派遣至什邡团市委担任团市委副书记挂职锻炼半年,分管基层团建和志愿者管理工作。我深知责任艰巨、使命光荣,在各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在海淀区区委区政府、组织部、团区委领导的关怀、鼓励下,在公共委和海淀医院领导及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迅速投入工作,融入什邡灾后重建的工作进程中,较为圆满的完成挂职期间的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带着团中央领导的殷切希望,和全团青年的良好祝愿,我于7月3日抵达四川,7月4日奔赴极重受灾区——什邡市,任团委副书记。到达挂职地后,我冒着频发余震的危险,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访受灾地区乡镇和板房,了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方法和特点,结合团中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当地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规划的中心工作,起草并制定了《凝聚青春力量,重建美好家园》团组织参与重建的专项工作方案,并以此主要完成在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实现板房统一建团。在加强基层团建方面,我提出“制定一个团委参与重建计划、建立一个共青团基层网络、带好一支团干部队伍、充实一批基层阵地、建好一套共青团网络管理系统、团结一批骨干青年人才”的“六个一”基层团建工作方针,把板房社区做为灾后重建中服务青年的重点区域。9月18日,25个板房社区临时团支部、志愿者服务站统一挂牌成立,使团的组织覆盖受灾地区全体青年,团的阵地在灾后重建阶段没有盲点。积极争团中央、团省委专项资金22万元,为乡镇团委、板房社区购置办公设施,充实团的基础阵地;成立16支青年突击队,参与受灾极重乡镇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

  二是,规范志愿者管理。我把北京团市委在志愿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引入什邡,提出“七建立”的工作目标,即“建立市、镇、板房(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突发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志愿服务基金、建立志愿者奖励制度”。在落实“七建立”过程中,我和团委一班人,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注重志愿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其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成为四川省团校培训中的先进典型并在基层加以推广。

  三是,把奥运精神和理念引入灾后重建。结合全国人民喜迎奥运的主题,在我的直接牵头和组织下,北京和什邡两地联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传播奥运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祝福奥运、建设什邡——庆祝奥运倒计时100小时”、“快乐假期,奥运同行”的三大系列活动,在受灾重镇及市区开展奥运知识宣讲、福娃传递比赛、趣味体育竞赛、收集奥运祝福、赠送奥运微笑圈等活动。8月8日,我和志愿者们用满载着受灾群众和孩子对奥运深情祝愿的“祝福卡”,精心制作了“祝福奥运、中国加油”展板,表达了在首都人民的支持下,什邡人民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投身灾后重建的乐观态度。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德阳电视台、什邡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德阳日报》、《今日什邡》等媒体先后对此列活动进行刊登、播放,为什邡共青团组织赢得了赞誉。

  二、工作体会及经验

  半年的挂职锻炼是工作更是学习,我们是在源源不断的感动中度过,身边的党员干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抗震救灾中灾区的团干部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冲锋在前,不眠不休的组织几万志愿者参加抢险救灾。炎热的夏季,乡镇领导在群众没有全部搬进板房之前,始终坚持在帐篷办公。身边发生的一切深深的感染者我们,让我们在敬佩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收获三点感受。

  (一)珍惜机遇,增长才干。到地震灾区挂职锻炼是团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为我们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的难得机遇,我们能够到地震灾区参与重建是每一名基层团干部的荣誉与骄傲。挂职地党政团领导充分信任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通过“传、帮、带”使我们的基层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

  (二)开阔眼界、锤炼意志。参与重建让我们从不同省市、不同部门走到一起,大家为了共同的美好愿望全身心投入工作。从熟悉方言、了解政策到开展工作,我们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在挂职地党政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经受了重重考验,锤炼了意志与品质,在频发的余震中与身边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难得的人生经历。

  (三)体会感恩、感受关怀。省委省政府倡导的感恩理念深入受灾群众心中,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群众对援建省市和援建人员的感谢与感恩。当我们用普通话与当地群众交流时,第一句听到的就是“感谢北京、感谢你们”。海淀区委谭维克书记、关成启副书记,团区委曹宇明书记,海淀公共委于小千主任先后来到什邡看望、了解我的工作生活情况,使我在千里之外的什邡同样体会到了海淀的温暖。不辜负灾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成为我全力以赴完成工作的不竭动力。

  半年的挂职已经结束,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团省委和挂职地领导的充分认可。经过团省委直接推荐,我两次代表全体赴川团干部向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团中央副书记卢雍正同志汇报工作,为北京、海淀的团员青年赢得了荣誉。

  仔细想来圆满完成工作完全来自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公共委于主任、医院余力伟院长、刘兰英书记以及全体同仁的对我的信赖、支持和关心,是海淀医院培养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是于主任和历任海淀医院领导帮助我成长为一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考验的共青团干部,是医院全体同仁的支持,使我在苦难、危险、孤独面前始终能够从容面对。我骄傲,我是海医人,我向海医汇报,我在灾区扛起了一面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