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海淀医院2008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奖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8年是海淀医院肾内科的发展年,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王玉柱主任的带领下,全科人员团结一致,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科室在医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推动肾内科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肾内科由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三部分组成,门诊量逐年持续增加,病房床位数逐步扩充至26张,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其中外地及外院转来患者比例达70%以上,每月约有10~15位患者为能来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而更改医保定点医院。血液净化室规模不断扩大,现有透析机20台,能够进行个体化、多模式的血液净化治疗,吸引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截至目前平均月透析人次已达900余人次。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医师10人,护士20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医师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学士学位4人。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队伍。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忘我工作,病人满意率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得到兄弟科室的肯定和医院的认可,2008年获得海淀医院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
在王玉柱主任为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肾内科除具有全面扎实的内科基本诊疗技术外,还开展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专业技术。特别是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能够完成临时及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自体血管内瘘成形术、自体血管转位内瘘成形术等手术,保证了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畅通。2008年肾内科共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内瘘修补术256例,肾穿刺活检术11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8例,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126例,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术105例,大隐静脉前臂移植内瘘成形术7例,持续成为北京地区收治此类患者最多的科室。
科研工作是科室2008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科室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科研意识,2008年已有5篇论文在全国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目前主要负责的科研基金项目有:2005年申报项目“大隐静脉前臂移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获得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资助,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7月完成。2007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E类)”资助。由肾内科王玉柱主任主编,科室全体医师及护士长参与编写的学术专著《血液净化通路》(40万字),目前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在2008年11月的广州全国肾脏病年会上,此书由当地新华书店在展区展出及销售,受到入会者的广泛好评。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该学术领域的专著空白。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极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科室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立即响应,派出四名医护人员开往前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她们毫不惧怕,抢救了无数生命,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灾区人民、灾区卫生部门以及海淀区、北京市卫生部门的高度赞扬。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她们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及时记录下一幅幅生动感人的救助画面,写下了一篇篇催人泪下的前线日记,经过手机短信及口述等形式传回到科里,王玉柱主任连夜整理后上传到医院及北京市有关部门。这些文章已在北京市的多家报纸发表,这让关心灾区的首都人民及时了解前线情况,也了解到了医护人员的光荣事迹,更为医院赢得了良好声誉。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许多患儿急需筛查,科室派出刘音医生去超声科支援,与超声科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守在B超机旁检查患儿,圆满完成了医疗任务。
在2009年里,我们将在安全医疗的基础上,继续依靠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技术的领先优势,努力吸引血透患者。继续开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新技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透析技术。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肾内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