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胡杨——和田情怀
2015年3月10日,北京市第八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带着神圣的使命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如今,我来和田工作生活已近9个月了,我逐渐认识和解和了这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历史名城。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浩瀚的沙海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胡杨。虽然没有青松的挺拔,没有梧桐的繁茂,没有柳树的婀娜,但它刚毅的性格既能耐受高温烈日,又能抵抗风沙严寒。无论柔弱还是苍老,放眼望去让人由衷感叹生命的顽强。
大漠中的胡杨千姿百态,高低错落,横逸竖斜。粗壮的如古庙铜钟,挺拔的像百年佛塔,怪异的似苍龙腾跃,秀美的若月中仙子。胡杨叶子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若少女弯曲的眉毛;壮龄的胡杨,叶片变成卵形,如同夏日的白桦树叶;苍老的胡杨,叶片定型为椭圆形,犹如秋日的枫叶。有的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还生长着几种不同的叶片,真可谓巧妙绝伦。不亲临胡杨林,就无从领略胡杨树的神奇之美。
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侵蚀而顽强地生存,又被称为“英雄树”。胡杨既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魅力。人们这么赞美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就是这样一种植物,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立定于大漠沙海之中,深根在戈壁荒滩之上。我欣赏胡杨精神,更要赞美、学习胡杨精神。
回顾援疆的工作和生活,这里的工作条件比较简陋,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环境复杂,政治环境敏感。严酷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为我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台,创造了理解和田、深入基层的条件,给了我提升水平、积累经验的机会。相比北京大都市的繁华,这里相对封闭落后,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与内地相差较大。愿我们像胡杨那样,从干旱的沙漠中汲取仅有的水分和营养,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援疆的所见所闻、所学所用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胡杨诠释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高度。我想胡杨就是代表和田的一种情怀吧。
神经内科/尹铁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