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365英国上市官网
你所在的位置:院报院刊 院报院刊 >> 海医资讯 >> 2016 年 7月 第 2 期>> 正文

4.JPG    

版面目录

中医传统疗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1

中医传统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如: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刺血疗法、贴敷疗法、拔罐等。主要通过调理整个人体状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临床疗效突出,深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简、便、效、廉”是其主要特点。

目前中医科开展的中医传统治疗项目包括:三伏贴(冬病夏治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竹罐刺血疗法、中药热敷疗法、中药熏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足浴疗法。简介如下:

三伏贴(冬病夏治疗法)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传统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防治机理】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即《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而“脾主长夏”,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所以疾病就容易缓解或消除。而三伏天又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的时候,腠理开泄,即所谓“开穴之时”,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三伏贴多选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等,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的治疗。

【禁忌症】上述适应症的急性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参赛运动员。

【治疗时间】

三伏贴头伏:2016.7.17--2016.7.26

三伏贴中伏:2016.7.27--2016.8.05

三伏贴润中伏:2016.8.6--2016.8.15

三伏贴末伏:2016.8.16--2016.8.25

【贴敷地点】

海淀医院东楼三层中医科门诊治疗室。

咨询电话:82693245/82693084。

艾灸疗法

艾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熏烤,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艾草的作用】 艾,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它的茎、叶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虫,净化空气。因此,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秆枯后泡水熏蒸以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竹罐刺血疗法

竹管刺血疗法是将拇指粗细的竹罐放入中药锅内煮沸,然后寻经取穴,在适当的穴位上先将皮肤刺破放血(糖尿病患者不做刺皮),再把已经加热的竹罐从药锅内捞出,趁热拔在患处。等到竹罐内的水蒸汽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产生负压,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淤血顺利排出,使气血通畅,消除病痛。

【作用机理】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结构,可以在水中瞬时润胀,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快速吸收并储存水分及药物,使配方药物局部渗透而达到活血、通络、化瘀、滋养等综合作用,来调动人体的机能。

【适应症】 中药竹罐治疗可用于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禁忌症】 严重贫血患者,妇女妊娠期及经期。精神病,心力衰竭,活动期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出血倾向疾病禁用或慎用。

中药热敷疗法

药物热敷疗法是用不同的中药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熏洗、熨擦患者的机体外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作用原理】热敷疗法利用药物的渗透性和皮肤的吸收功能使其进入体内,通过经络传送人脏,输布全身,以达到调节经脉、平衡阴阳的目的,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作用来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促使某些抗体的形成,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适应症】 适用于扭伤、挫伤、跌打损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瘀气滞、瘀血化热、气滞血瘀热结痹阻经络引起的剧烈疼、颈椎病、肩周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风湿、类风湿疼痛等慢性疼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