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365英国上市官网
你所在的位置:院报院刊 院报院刊 >> 海医院报 >> 2016 年 11月 第 11 期>> 正文

版面目录

借力优化资源 兜底区域医疗——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专访海淀医院院长 张福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5

  正是2013年底两院托管协议的签署,让张福春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阶段”。2012年他由北医三院心内科副主任调任院长助理一职,进入了从专家到医院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而在经过三年院级层面的管理磨砺后,他成为海淀医院院长兼法人代表——受理事会委托,全面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

  求发展是构建托管关系的初衷,那么如何发展?相关问题接踵而至,但问题是契机,张福春凭着对医疗、医院管理的深度思考与实践经验,化问题为机遇。

  “海淀区的哪一类患者就医会有困难?我想不是危急重症,而是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的慢病患者。”张福舂解释说,这一类的疾病大医院往往无暇顾及,也没有相应的全面方案。

  “区属医院应该承担起区内居民就医的兜底职责。”张福春依此强调医院的新定位,“海淀医院应在慢病、常见病上做好文章。”

  调整定位后,医院在维持750张开放床位前提下,重点发展普外科、骨科、妇产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及心内科等患者需求较多的科室。与此同时,医院确立了两大发展思路,一是“借力三院”,二是“借力护理”。

  借力北医三院,两院合作自2014年起就以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合作为重点,“海淀医院聘请了北医三院不同专科的10位专家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常年开设北医三院专家门诊且不断扩大规模;手术中吸纳北医三院专家作为技术指导与支持;在北医三院专家指导下各科开展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张福春表示,“内增外引提升实力非一蹴而就,但长年坚持就会有效。”

4.jpg

  他举例,医院风湿免疫科由于有北医三院对应科室全员出诊,现在,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而至。科室开展的类风湿基因检测项目,由于应用技术已十分成熟,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消化科内镜治疗,患者需求大,但在3公里以外的北医三院可能要排队3个月才轮上,现在海淀医院在北医三院的指导下做得很好,就医患者数以每年20%多的比例在增长。

  “借力护理”,张福春正是想借此解决慢病管理的问题。“这一块复诊的患者多,诊疗需要按部就班地做,重复度高,护士的职业特点与之相符。”张福春还解释说,“当前规培三年导致医生也短缺,另一方面医生对重复程度高的诊疗同样有排斥心理。”

  张福春十分看好欧美社区医院注册护士管理慢病的模式,“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准入,拥有一部分的处方权。”海淀医院目前750张床,共有680名护士,对于10年以上高年资专科护士,医院正着手朝注册护士的方向培养,“我们正着手拟定培训内容、学时,组织参加对应的资格考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