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365英国上市官网
你所在的位置:院报院刊 院报院刊 >> 海医院报 >> 2014 年 10月 第 170 期>> 正文

170-4.jpg

版面目录

我的援藏时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06

20150806163450.jpg

  2013年夏天,医院接到北京市委组织部安排的援藏任务,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主动报名,担负起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在2013年7月9日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来到了美丽的圣城拉萨,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生活。

  在藏工作生活感觉与在北京时有很多不同,首先要克服一些困难:1、在生理上克服高原缺氧,尤其是骨科手术有很多要用到术中X线透视,因此要穿上30多斤重的铅衣,有时候一站就是一天,这种高原缺氧的反应就更加明显。2、由于对当地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是未知的状态,所以要更加谨慎处理,更加耐心以及提高责任心。3、要克服远离家人亲属的孤独寂寞。4、 虽然拉萨近些年发展很快,但是生活条件和北京等大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能克服生活上的不习惯,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也是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在西藏工 作和内地不同的是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还要时时刻刻把搞好民族团结的意识放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我们来援藏最根本 的也是为了西藏的繁荣稳定。在藏工作期间我们还积极参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结合援藏工作,北京援藏总指挥马新明书记提出了援藏工作要从思想上明确 三个“什么”,即:援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正是因为从思想上明确了这三个“什么”,才使我能够更加勤奋努力的在西藏进行我的援藏工作。

  来到西藏之初,我在拉萨市尼木县医院工作,由于该县医院条件差,无法开展骨科手术和有效地骨科治疗,所以在9月 初,我被调到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工作。这主要是拉萨市卫生局领导为了更好的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更好的帮助和带动市医院骨科的发展。同 时也能利用家传的手法脊柱矫形技术更好的为自治区、拉萨市各级领导以及北京、江苏、中直机关援藏的各位援友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在市医院工作的这一年中,我 感到目前拉萨市医疗的软硬件条件较内地还有很大差距。在软件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当地的医务人员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但是缺少去内地或国 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在硬件方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药品、耗材也远不及内地一些大型医院齐全。但是这里也有内地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远远优于内地的医患关 系,在这里极少出现医疗纠纷,这要感谢当地老百姓的朴实、善良,要感谢他们对医疗工作的理解支持,正因为这样就更需要我要倾尽全力,奉献爱心,为老百姓解 决病痛。

  在拉萨工作的这一年,共计完成大中型骨科手术150余例,其中包括:各种复杂四肢和围关节创伤骨折手术、各种陈旧骨折手术、开放损伤外固定架固定手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VSD修复及植皮手术等等。其中很多复杂的手术开创了市医院的先例,在我来到市医院之前,这里每个月有5-6台骨科手术,到现在每月能有20多台骨科手术,同时帮助了一批年轻医生在业务上的提高,以前一些他们很少接触的手术,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成为能够熟练掌握的常规手术,经过我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一年实现了科室的跨越式发展。并在积极筹划在拉萨市医院成立拉萨市属第一家骨科创伤中心。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经常用业余时间,利用家传的手法脊柱矫形技术,为拉萨市各族各界群众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千余人次。为自治区、拉萨市以及援藏的各级领导、援友上百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尤其是用手法治疗头痛、头晕、胸闷、憋气等高原反应60余例,见效迅速,有效率达到95%以上,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族各界群众的好评。

  经过这一年的援藏生活,我体会自己不仅是援助者、奉献者,同时也是收获者,这一年锻炼了我适应陌生生活环境,克服身体、生活困难的 能力,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在内地少见的复杂病例,锻炼了我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我能够融入当地群众中,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在为各族 各界群众解决病痛的过程中体现了自我价值。在离开西藏时再次思考过:援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我的援藏经历只有短 短的一年,我已经回到北京,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经历,而且今后我将继续关注、支持拉萨医疗事业的发展,并努力为之贡献力量。

骨科/许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