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力保障百姓安全有序就医
医院发热门诊作为海淀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24小时接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密接、隔离封控区的高风险人群。
自5月1日以来,医院发热门诊每日闭环接收来自隔离封控区的高风险患者、留观人员达30余名,其中不乏患有外科急症、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还有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为了将院内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在院领导和各职能科室的协助下,感染二病区重新启用,用于上述病人的收治。
此次医疗队伍进一步壮大,各临床科室均选派精兵强将。副院长董建平全程参与一线工作并进行督导,感染性疾病科医生李珺、普通外科医生张乐、风湿免疫科医生费雅楠共同任医疗组长。感染性疾病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科、微创脊柱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分别派出一线医护入驻感染二病区。
作为海淀区抗疫排头兵,为了更好的满足海淀区管控区、封控区居民的外科疾病就医需求,在院长张福春的领导下,医院外科系统派出骨干力量,成立感染二病区外科组。由普通外科张乐医生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普通外科孙少华医生、乳腺甲状腺外科鲁磊医生、骨科张天擎医生、微创脊柱科马明医生。
5月10日,感染二病区启动第一天的凌晨,发热门诊收到通知,接诊一位来自隔离封控区的肿瘤终末期患者。患者病情较重,已危及生命。
发热门诊、感染二病区医护在患者到达发热门诊后,迅速启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患者收入病房,并及时给予输血、抗感染、升白治疗。经过一系列处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转危为安,患者及家属对救治团队表示衷心感谢。
5月11日,感染二病区医生早查房时,发现一位患者的陪床家属不慎划伤手部,家属虽用餐巾纸压住伤口,但渗血依然持续,需要紧急缝合。
此时,正在查房的脊柱微创科马明、骨科张天擎医生,迅速将家属转移至处置室,对切口进行冲洗、清创,找到出血点,缝扎止血,并仔细地缝合了切口。
5月11日下午,一位来自中风险区的肾衰竭患者因造瘘堵塞来医院就诊,收入二病区后肾脏内科侯方医生耐心地和患者及家属交代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下午6点,肾脏内科詹申医生团队进入感染二病区,行床旁手术,手术十分成功,患者当晚即出院。
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发热门诊的铃声又响了,一位胃癌患者因剧烈腹痛来诊,经外科组长张乐会诊,确诊为胃穿孔,需立即行急诊手术。由于患者是新冠密接,虽然核酸阴性,但不能完全排除是否感染新冠,患者接诊、转运、手术都需要格外谨慎。
晚上8点,外科组医生开始为该患者做各项术前准备,手术很成功。5月12日凌晨,患者安返病房,外科组医生也终于卸下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
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几乎每天都在感染二病区上演,来自全院的力量总能第一时间到位,海医团队协作精神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感染二病区外科组成立1周以来,已参与处理车祸伤2例,上肢骨折4例,输尿管结石3例,手外伤3例,胆管结石2例,阑尾炎2例,胃穿孔1例。获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为海淀区域医疗中心,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医院继续提供普通门急诊及住院服务,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目前,医院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服务;普通门诊正常开诊;住院服务有序开展。针对核酸结果超时或者超48小时核酸结果的老年患者,医院特开设专用门诊,满足此类患者的基本就医需求。
门诊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室就医流程;门诊、急诊严格把控“入门关”,入口处设体温筛查,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制度;所有窗口排队区域标示一米线,候诊区座椅实行间隔就坐;住院各病区严格落实病区探视和陪住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队对门诊区域实行每日环境消毒,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感染二病区/张乐 钟若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