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学会如何自救
夏季溺水事件频发,种种案例和死亡人数令人触目惊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淹溺,平均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
哪些情况易导致淹溺?
一、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二、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三、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四、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五、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六、为了增加水下时间,在潜泳之前进行过度换气,潜泳时会因缺氧而失去知觉。
淹溺如何预防?
一、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二、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三、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四、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
五、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六、不建议入水前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淹溺如何自救?
溺水发生时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不能用鼻子吸气。另外,不要盲目自信,发现异常一定即使呼救。
一、不熟悉水性如何自救?
除呼救外,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会使身体下沉更快。保持镇定,避免胡乱挣扎,利用自身浮力让自己口鼻露出水面,保留体力,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被救援时间。
二、水中抽筋怎么办?
游泳时发生抽筋,仍然是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深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如果是大小腿抽筋,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如果是手指抽筋,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三、被水草缠住怎么自救?
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遇到淹溺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己也陷入危险。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更多的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可以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淹溺急救小知识
淹溺者上岸后的急救尤为重要,应立刻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按照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顺序进行。流程:1.判断意识,如果没有意识,立即进入下一步;2.呼叫援助并启动 EMS;3.判断呼吸、脉搏;4.开放气道;5.给予 2-5次人工呼吸;6.开始30:2的心肺复苏;7.尽快连接AED依照提示操作。急诊外科/许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