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365英国上市官网
你所在的位置:院报院刊 院报院刊 >> 海医院报 >> 2013 年 12月 第 160 期>> 正文

160-3.jpg

版面目录

医院骨科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手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12

20150812152259.jpg

  12月23日晚,医院骨科成功完成院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

  患者张某因在地铁中左髋部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考虑患者为青年女性,是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如采用及时的手术治疗,可降低股骨头坏死机率,再 加微创技术,更可提高预后疗效。经过完善严谨的术前讨论,医疗团队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进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并于当日由骨科副主任张丛笑主刀, 与主治医师蒋毅、住院总医师石岩一起,成功完成手术。

  副主任张丛笑介绍,空心钉置入可以在骨折端进行有效加压,且三颗空心钉在股骨颈内呈三角形分布,使螺钉与骨组织结构共同构成一立体框架结构,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空心钉内固定术已被公认为治疗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而以往的经典手术,是在C型臂透视下预置导针,确定置钉位置,拧入空心钉。由于操作过程均为盲操作,往往需要多次尝试以获得最佳入针路径,大量C臂透视辐射不可避免,操作的重复性和多次性,亦使手术时间延长。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最终置钉结果均能达到标准化。而此次开展机器人辅助技术,可在术前,通过一次标准C臂正侧位透视,将所获得的透视影像资料输入机器人系统内;通过该系统,手术医师可精确规划入针点及入针路径。规划完毕后,由机器人系统将导针套筒放置于所确定方向,手术医师只需即时的,以微创切口,沿套筒方向,打入导针,即可获得术前设计的路径。

  “通俗地说,机器人辅助技术实现了‘精确制导’,将过去的空心钉‘打哪指哪’扭转为‘指哪打哪’。由于手术操作准确性的提高,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创伤,同时大大降低C臂 透视辐射量,并将空心钉内固定这一手术操作转变为标准化操作。”张丛笑副主任同时表示,机器人技术这次首次应用于临床,虽然是第一例,但医院此次手术的时 间长度、手术切口的大小、最后影像证实的结果,都是非常令人欣喜和满意的。这是由于我们骨科这支优秀的团队(包括机器人的技术、工程指导团队),此前进行 了勤奋的、大量的、辛苦准备工作,也与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区政府的亲切扶持是分不开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可谓水到渠成。

  人机磨合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们不断的努力、病例的积累以及专业团队的及时总结,医院骨科将使机器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技术成为我们的精品技术,同时,更加进取,使计算机导航技术更多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精致的技术服务。

骨科/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