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讯
胸外科成功开展肺部微小病变的术前定位技术
365英国上市官网胸外科成功开展肺部微小病变的术前定位技术,解决了肺部微小病变早期诊治的瓶颈,在该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胸部薄层CT或低剂量CT广 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肺部微小病变被发现,期间不乏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胸腔镜技术由于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肺部微小病变的诊断和治 疗。但是临床发现,如果病变距离胸膜比较远、病变直径小或表现为毛玻璃样变,胸腔镜下很难能够明确定位。目前认为,对于直径<10 mm、距胸膜表面>5 mm的 病灶,建议行术前定位。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是临床上肺部微小病变研究热点。既往有学者通过穿刺针、注射亚甲蓝、碘油、硫酸钡及硬化剂等进行标 记,也有学者通过术中内镜超声进行协助判断。但对于微小病变及毛玻璃样变,常常不能完成术中的定位、指导切除范围及术后病变位置确定的要求。
2012年微弹簧圈定位技术在国内开展,该技术通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将微弹簧圈放置在病变附近,同时留部分标记物于脏层胸膜的表面。24小时内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通过脏层胸膜表面的标识,必要时可进行透视辅助,指导病变的切除及范围。此外,由于微弹簧圈的定位能够指导病理科医生确定病变位置,因此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病理,指导进一步的治疗。2013年海淀医院胸外科在放射科同仁的大力协助之下,成功开展经CT引导下微弹簧圈术前定位微小病变技术。并在国内率先提出“根据病变深度及性状不同采用不 同的定位方法”,进一步保证了微弹簧圈定位的安全、有效。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简单易行;微弹簧圈体积小,表面有摩擦力,不会因呼吸运动、术中肺组织萎陷、 手术器械牵拉等影响而移位或脱落。此外,必要时的透视,更能够进一步确认病变,不会出现病变的不全切除或误切除,更不会出现切割缝合器切断微弹簧圈的风 险。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目前我科室已成功完成18例患者肺部微小病变的术前微弹簧圈定位。18例患者中最终病理恶性12例,癌前病变1例,良性病变5例。通过该方法,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
图1 病变距离脏层胸膜大于或等于5毫米采用“两步释放法” a通过在病变周围留置部分微弹簧圈形成“病变标记物”,在肺组织表面留置部分微弹簧圈形成“肺组织标记物”;b术中根据直视下的“肺组织标记物”及触诊“病变标记物”确定病变;c 标本中可见微弹簧圈形成的“肺组织标记物”
图2 病变距离脏层胸膜小于5毫米采用“直接释放法” a肺部微小病变周围可见明确的微弹簧圈;b术中切开的标本可见在病变附近的标记物微弹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