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艰难的一年,奋斗的一年,收获的一年
2015年度工作表彰会上,当重症医学科秦龙主任站在领奖台上,从张福春院长手中接过最佳管理团队的奖状时;当受医院领导指派,在领奖台上进行“学科建设经验分享”时,随着涛涛的讲述,脑海中不由自主涌现出一年来ICU全体医护人员同舟共济、艰难拼搏的一幕一幕感人画卷,这不是个人的成绩,这是ICU全体医护人员整个团队的辛勤汗水、甚至泪水的结晶,更是海淀医院领导对ICU工作的认可和奖励。
ICU在海淀医院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科室和专业,近10年来的艰难坎坷的发展道路虽然磨砺了ICU人的意志和精神,但失败和挫折同样折磨着ICU人的心灵,ICU专业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定位不明确,收治危重病人数量有限,人员流失状况严重,这就是年初工作的开局和基本状态。在医院调整完毕科室核心领导结构后,秦龙主任、颜卫峰和张颖萍副主任、刘媛、钱艳玲护士长组成了新一届的科室核心领导小组,“这么年轻的科室领导,能够肩负起这么重的责任吗?”这是全体医护人员的疑问,这是摆在秦龙主任面前的难题。秦龙主任毅然决然扛起了海医ICU的重担,深入调研,反复多次和科室各级人员谈心,鼓励大家,查找问题。
首先,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建立起了“多合一的核心小组扩大会议”,将管理核心、党支部核心和医护核心人员组织在一起,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决议并严格执行,逐步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尤其在学科定位和在医院发展中取得的作用方面,讨论了4月余的时间,最终确定ICU采取“内外兼修,次重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学科发展总方针,即内科重症和外科重症,危重症(ICU)和次级重症(HDU)同步发展,由于颜卫峰副主任具备协和内科深厚的基础,重点在西楼HDU探索次级重症的模式,建立初步规范的病区运行机制和流程,全科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ICU发展历史上首创工作量上涨近30%,经济收入达2600余万元,床位使用率102%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次,深化改进每日分级三查房及分级质控机制,即上午(8:00)主任教学或临床查房、下午 (16:00)科主治交班查房、晚上(22:00)二线医师巡视查房,并将十三项核心制度中的ICU工作管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生交接班制度和病历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是由危重、次重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较快,管理要求较高,并且科室年轻医师护士较多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至此得以保证年终科室未有严重纠纷和差错事件,且协助其他专科解决了多起重大纠纷和欠费隐患事件,避免了医院、科室重大经济损失,医疗质量达到北京市重症质控与改进中心统计的三级甲等医院较好水平。
另外,以前期申请的北京市、海淀区级科研和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以项目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藉此带动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至此,ICU骨干人员作为委员和青年委员已参加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分会等多个专业学术团体,并于2015年度在核心期刊发表6篇论文及学术年会大会发言;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继续开展并实施血浆滤过吸附技术(CPFA)12人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枸橼酸抗凝方法36人次,累计达748h;徒手小肠营养管留置术8人次,多数均于20~30min完成; 超声导引PICC技术179人次 。
在新的一年里,ICU将继续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争取将管理工作深化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上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