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发布时间:2016-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鼻内镜外科涉及包括鼻-鼻窦炎症、鼻眼相关疾病、鼻颅相关疾病、鼻咽部疾病等的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病变范围、术者经验、手术器械和设备以及辅助检查和治疗,量力而行。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眼眶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等,如果处理不好,后果会很严重。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一定要经过严格培训,采取分级准入制度,术前要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了解病情,充分评估患者的收益和风险,如果出现并发症,要给患者最为妥当的处理。

    鼻内镜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和完善,已成为鼻科常用的、成熟的技术被应用于临床。但其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把握适应证的选择,从而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鼻内镜外科涉及的疾病范围众多,从简单的鼻部炎症到复杂的鼻颅相关肿瘤;同样的疾病涉及范围不同,选择术式不同,这就需要在术前进行严谨的适应证评估。首先,评估患者主诉是否与鼻部疾病有关,例如头痛原因很多,当与鼻部疾病并存时,要鉴别鼻源性头痛、神经源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当患者主诉的鼻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时,要考虑是否是精神性疾病在躯体的表现。其次,评估鼻内镜手术能否解除患者的症状,慢性鼻-鼻窦炎是鼻内镜外科常见的适应证,但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影响因素也很多,手术能够改善的仅是鼻腔鼻窦的引流,与炎症有关的其他症状如鼻涕倒流、嗅觉减退、鼻腔酸胀不适等可能因引流改善而好转,也有部分患者术后症状长期存在,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不要把所有的鼻部问题都用手术来解决,有时手术会造成鼻部症状更加严重。最后,要评估鼻内镜技术能否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解剖认识的加深,内镜下手术适应证在不断扩大,从开始的脑脊液鼻漏修补,到垂体瘤手术,目前已扩大到恶性肿瘤内镜下颅底切除,切除范围逐渐开始包括双侧纸样板、眼眶骨膜、前颅底骨质,甚至部分脑组织[1]。但术前一定要结合病变范围、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评估。鼻内镜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鼻腔鼻窦疾病。包括鼻-鼻窦炎、结构性鼻炎和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研究最多的当属额窦手术,从早期德国鼻科专家Draf[2]报道在显微镜和鼻内镜下进行的额窦开放手术,并将额窦手术根据额窦底开放的范围分为三型,到近期澳大利亚的Wormald[3]提出额穹隆黏膜瓣技术,以及国内专家根据国人解剖特点对各种术式进行的改良[4, 5],都说明额窦手术的复杂性,需要根据病变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术式。另外,由于视野和器械的局限性,在内镜下经中鼻道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有时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选择是结合下鼻道开窗或犬齿窝穿刺开窗,或者选择经泪前隐窝切开鼻腔外侧壁,尽可能在直视下切除上颌窦前壁、泪前隐窝和齿槽隐窝的病变组织[6]。

1.2 鼻眼相关疾病。涉及鼻源性眶内并发症、眶内良性肿瘤、眶减压、视神经管减压、慢性泪囊炎或泪道阻塞和眶壁骨折等。内镜下进行眶内手术的优点是:①经鼻通过眶内壁手术,径路直接,视野清楚;②面部无切口,不会形成瘢痕;③对眶内的组织结构牵动较少,减少了眶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但如果病变较为广泛或远离眶内壁时,鼻内镜下手术就会很困难。

1.3 涉及颅底腹侧的疾病。如脑脊液鼻漏、颅底腹侧的良恶性肿瘤。颅底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手术既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又要保证颅底重建,这就需要慎重的选择适应证。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完善,单纯鼻内镜下径路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的良性肿瘤切除和颅底重建;关于经鼻入路切除颅底的恶性肿瘤,尽管有争议,一直有国内外学者在探索。有学者认为内镜手术虽然不能整块切除肿瘤组织,只要能切除到正常组织的边界,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7]。有学者把颅底内镜手术分为前颅底区、鞍区、斜坡区、翼腭窝及颞下窝区、岩尖区及颈静脉孔区[8]。但当肿瘤波及两侧纸样板之间以外的颅底区、眼肌及视神经、额窦前壁和侧壁及面颊部软组织时,不适合采用单纯鼻内镜下进路手术切除[1]。经鼻颅底外科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特殊的手术器械和设备、能处理颅内外并发症的协作团队等,在选择适应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1.4 其他。由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在内镜下行腺样体消融术,视野清晰、出血少、易操作、效果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内镜下经鼻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用来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有待观察。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