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据统计在年龄>30岁的妇女中约20%患有子宫肌瘤。
病因
子宫肌瘤的病因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子宫局部的激素失调有关。支持这一观点的临床现象很多,如子宫肌瘤多发生于卵巢激素作用的中年妇女;妊娠后子宫肌瘤体积会增大;青春期前、绝经期后很少发生子宫肌瘤;绝经期后原有肌瘤不再增长反而逐渐缩小等。
临床表现和分类
绝大多数的子宫肌瘤无症状,往往在妇女病普查或B超检查时被发现。如果出现症状可表现为月经增多、下腹部触及肿块、排尿、排便异常、腰酸腹痛、不孕等。症状与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有关。

(1)肌壁间肌瘤,此类最常见,约占60~70%,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表现有月经增多。
(2)粘膜下肌瘤:约占10%-15%。此型易出现月经过多。
(3)浆膜下肌瘤:约占20%,可在下腹触及肿块。
(4)特殊部位肌瘤:如宫颈肌瘤,由于宫颈位于盆腔深部及阴道,增大的肌瘤可压迫邻近的膀胱和直肠,产生排尿、排便异常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宜早做手术。
子宫肌瘤的治疗
由于子宫肌瘤很少发生恶变,因此,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均需要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综合考虑后给一个合适的建议。
1.随访观察:无症状的小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或逐渐消失。每3-6个月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一次,若肌瘤明显增大或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对生育要求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可经腹腔镜、开腹或者经阴道手术。
手术治疗指征:
(1) 肌瘤大于5cm或者子宫大于如“孕10周”大小。
(2) 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 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
(4) 肌瘤短期内迅速生长恶性变不能排除。
(5) 不孕或反复流产排除其他原因者等。
随着宫腔镜的发展,小于5cm的粘膜下肌瘤可考虑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前根据情况使用药物预处理,使肌瘤缩小,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3.药物治疗: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如: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