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病原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常见的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其他还有支原体等。
2.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该途径是非怀孕期、非产褥期(即非产后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常沿此途径扩散。
2.沿淋巴系统蔓延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
3.经血循环传播为结核分支杆菌的主要途径。
4.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可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高危因素
1.年龄小、性活动频繁、较少应用避孕套。
2.性卫生不良: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
3.宫腔内手术操作。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5.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者,易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可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严重的PID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若PID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可由于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等PID后遗症。
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的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足疗程及个体化。
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2.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3.及时治疗PID,防止后遗症发生。
4.接受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对生殖道感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