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
什么是PBL
一、PBL起源与发展
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现在,更多的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或教学改革,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等以及一些高级中学。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PBL特点
(一)PBL 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 PBL 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必须赋予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和教育的责任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在 PBL 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二)PBL 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
在 PBL 中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在 PBL 中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PBL 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其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稳定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则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 PBL 中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中心分析来解决问题。而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广泛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因此,PBL 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学习。
三、PBL形式
PBL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
四、PBL教学方式
(一)分组;
(二)新问题;
(三)后续行动;
(四)活动汇报;
(五)问题后的反思。
五、PBL目标
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一)解决问题技能;
(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三)团队合作能力,包括赏识和包容精神;
(四)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
(五)获取和评价信息能力、传播信息技能、计算机运用能力、建构灵活知识基础;
(六)成为自主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