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如何告别“小胖手”?

作者:刘璐 责任编辑:李家宝   

发布时间:2022-02-2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大家是不是注意过许多脑血管病的患者会出现手肿肩痛的现象,这种症状临床上称之为“肩手综合征”,它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发生在卒中后1-3个月,最早可在发病后3天,发病晚者可在发病6个月后出现。那么,什么是肩手综合征呢?肩手综合征为什么会出现呢?如何预防和治疗呢?带着这些疑问,来听听我科医师刘璐是怎么说的吧?!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现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一种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肿胀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临床上早期出现疼痛、肿胀、感觉异常、血管功能障碍、出汗异常以及营养障碍,后期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进而导致上肢功能受限。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周围性损伤、交感神经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等神经源性损伤、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误用综合征、关节炎性粘连等促使或加重了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I期:急性期(早期)


II期:进行性营养不良期

III期:后遗症期(末期)

如何告别小胖手,从做好预防开始!

 脑卒中后手部肿胀的治疗原则为: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改善手部、腕部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挛缩。

预防:

1.注意患者在轮椅及床上的体位摆放

2.避免过度牵拉,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3.应尽量避免在患侧手上输液

4.必须防止对患侧手的任何外伤

药物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激素、降钙素、非甾体抗炎药、三环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等主要起消炎止痛作用。

非药物治疗遵循MICE原则:

① M(muscular movement):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如抓握毛巾卷等。

② I(ice):即降温,临床上包括冰疗、热冷水交替浸浴等。

③ C(compression),压力疗法,指外用加压装置来减轻肢体末端肿胀,如正压顺序循环疗法,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等。

④ E(elevation):抬高患肢,体现在良肢位摆放和日常护理中。

具体治疗方法

1、压迫性向心缠绕:用一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各手指,缠绕开始于指甲处做成一个小环,然后快速向近端缠绕至手指根部不能缠绕为止,压力从指尖开始逐渐减小,缠完后,治疗师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最后缠绕手掌。

微信图片_20220227213521.png

2、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采用40~45℃的温水,5~10℃的冷水,先浸泡温水2~3min,再浸泡冷水1~2min,反复进行5~10次,最后于热水浴期结束。

微信图片_20220227213524.png

3、空气波压力治疗: 主要通过多腔气囊依次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组织和肢体的循环压力,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告别小胖手,保护手功能,从做好预防开始!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