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海医战“疫”丨难忘发热门诊战友情
2月10日,海淀医院公布了第二批上线人员名单,神经内科冯浩医生没有在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她再次向党委和党支部表达自己强烈上线的意愿。自医院成为新型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以来,冯浩医生就第一时间报名上线,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当人民面对疫情、国家面对困难时,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上线工作,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下面是冯浩医生的手记~
2月11日,突然接到医务科老师的电话,“发热门诊一名大夫身体不舒服,你提前上线有没有困难?”“没问题,克服困难也要上!”我坚定地答复。
我的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党员之家,家里除了孩子,每个成员都是党员,对于我上线工作的愿望,我的爱人和父母是绝对支持的,他们对我说:“不用惦记两个孩子,有我们在,你放心”。朴素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上线工作的信念。
2月13日,我正式进入发热门诊工作。
“严谨”是唯一致胜条件
发热门诊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它随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也是新冠肺炎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关键环节。发热门诊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全院,乃至全北京新冠疫情的阻断,故首先需要有严谨的工作制度及流程。经过感染科董建平主任和田国保副主任反复推敲、演练、数十次修改完善后,当我上线时,发热门诊已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接诊患者、排查流行病学史、筛查检查、上报、隔离等”工作流程,这大大降低了工作中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感染科的医生,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诊疗关键,能够使医护人员用最强的“武器”去面对病毒。
除制度流程外,医院还设立了会诊专家组。专家组的成立犹如在诊疗方面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是抗疫一线医生的坚强后盾,使我们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所有海医人在共同努力,一起奋斗!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抗疫一线医生通过手机发出会诊信息,专家们必会及时回复,给予指导意见。与此同时,董建平主任也时刻关注专家们的会诊意见,关注留观区病人的筛查和治疗。田国保副主任每日参加发热门诊的早交班,对抗疫一线医生进行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培训及更新,每日坚持、风雨无阻,他们已经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1个多月。每一个患者的排查都凝聚着专家们的智慧与心血。“一部小手机,连接你我他”,这是海医人默默奉献的情怀,是抗疫力量的凝集!
还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医生们,他们坚守在发热门诊的最前线,每日长时间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雾气蒙蒙的护目镜,时常被口罩憋得喘不过气,但是他们仍努力看清每一张影像片子,详细的书写每一份病历,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患者的体温有多高、咳的多么厉害,他们都无所畏惧地面对患者,安抚患者的恐惧情绪。因疫情防控需要,医生分为4组,每组白班10小时,夜班14小时。为减少交叉感染,当班医生需要全程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节省医疗物资、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他们自发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部分医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鼻梁局部受压红肿,但是他们贴上防压疮贴,义无反顾的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坚持数日直到一轮工作结束,没有怨言,没有懈怠,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抗击疫情的执着。
“大爱”唤起内心的柔软
自抗击疫情以来,人们称医护为“最美逆行者”,我认为它的美丽之处不单单是这病毒肆虐下精湛的医术,更是霓虹灯下他们坚挺的脊背和温暖的怀抱。发热门诊留观区内住着的疑似新冠患者,他们被单独隔离,没有亲人的陪伴,没有护工的照料,但是他们被一群可爱的姑娘们无时无刻的关爱着——发热门诊的护士们。尽管人员不足,但护理组仍抽出专人看护留观区患者,护士们每日多次探望,给予安慰、关怀及心理疏导,帮助打水、领饭、挂号取药、消毒、打扫卫生等。在病房中,时常听到留观区患者的笑声,那一定是护士们在开导患者要保持好心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无论病毒如何肆虐,我一定带着你走向光明!”——这是发热门诊全体护士们的心声。
抗疫一线工作的基础就是安全防护,防护工作不到位,会给医疗工作埋下“定时炸弹”。祁伟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主动承担了发热门诊全部区域的消毒、清洁、污染物处理等工作,并按医院要求精心设计,分隔出缓冲区、清洁区,理顺防护流程,为医疗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保障。祁伟护士长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守护着每一位上线人员的平安。
病毒无情,人有情!医生、护士、患者彼此的一点点小爱汇成无限大爱,爱可以战胜一切,“最美逆行者”也是因爱而美。
2月25日,应医院安排我正式结束上线工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难忘高危下的紧张工作,难忘依依不舍的战友情,难忘患者们坚强而乐观的面容。虽然已经下线,但是疫情还在,我时刻准备着听从党的召唤,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国,何谈家,舍小家、为大家,是共产党人无怨无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