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康复100问系列】肩关节半脱位怎么办?

作者:于依蕾 责任编辑:李家宝   

发布时间:2020-08-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脑卒中早期,有很多患者会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最近,就有很多患者家属向小编求助,面对患者肩关节的疼痛,他们束手无策,但又不希望耽误康复进程,这可愁坏了他们,对于“新手”陪护或家属来说,肩关节半脱位是个陌生又让人恐惧的问题,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科普一下肩关节半脱位,带你正确的认识它并且解决它!

什么是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17%~81%,多数在起病3个月内发生。

脑卒中患者发病初期,偏瘫侧处于弛缓性瘫痪期、肌肉松弛、肌肉兴奋性低、肌力下降、肩袖肌对肩关节无法产生稳定作用,肱骨头容易从关节腔内脱出。在长时间重力牵拉、体位转换时肩关节受暴力牵拉、卧床体位不正确、坐位缺乏扶手支撑等各种原因影响下,可使肱骨头移位,造成肩关节半脱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继发复合型区域疼痛综合征,严重扰乱患者情绪,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严重的影响,也是造成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发病机制

1、肩周围肌肉的机能下降。脑卒中后肩周肌肉如三角肌、冈上肌等出现瘫痪或痉挛,无法维持盂肱关节稳定性。

2、肩关节锁定机制破坏。脑卒中后前锯肌瘫痪,无力支撑肩胛骨,其拮抗肌胸小肌肌张力增高,致肩胛骨向下旋转,使肱骨头处于外展位,较易向下滑出。

3、患者卧床体位不当、陪护人员在帮助患者翻身、起床时牵拉患肢、直立体位时缺乏支持等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肩关节囊和韧带的松弛。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不适感,当患侧上肢垂放时间较长后出现牵拉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托起时疼痛减轻,后期可出现剧烈肩痛合并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查体可见三角肌塌陷,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肩关节正位片示患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mm以上,患侧大于健侧10mm以上。

如何治疗?1


仰卧位时呈伸展位,健侧卧位时掌心向健侧和肩胛骨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侧伸直和肩胛骨前伸,掌心向健侧,坐位、立位或行走时患侧带肩托支撑,避免患侧上肢拖垂。

矫正患侧肩钾骨位置以恢复肩关节原有的“锁定机制”。


软瘫期: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全范围被动活动。做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伸肘和使肱骨处于外旋位,还可健侧带动患侧完成

痉挛期:坐位患肢抗痉挛下充分反复负荷体重,卧位或坐位患肢抗痉挛下双手反复充分上举,利用牵张反射坐位下患肢手掌反复瞬间挤压、肩周围快速拍打和摩擦

4

刺激肩关节周围起固定作用的肌肉活动来增加其张力。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

①肩胛带前伸:患者取健侧卧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90°,头颈居中,运动时治疗师控制住上肢保持肩关节外旋,肩胛骨尽量朝鼻尖方向向上、向前移动。

②肩胛带后缩:同①体位下肩胛骨向下段胸椎尽量向后、向下移动。

③肩胛带前缩:同①体位下引导患者肩胛骨向对侧的髋嵴做向下、向前运动。

④肩胛带后伸:肩胛骨向上向后做耸肩动作。

⑤上肢单侧D2屈模式:患者仰卧位,在治疗师帮助下,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位向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位运动。

⑥上肢双侧D2伸屈模式: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练习Bobath握手,由健侧上肢带动患者上肢,双上肢由D2伸展模式(即伸展-内收-内旋)过渡到双上肢D2屈曲模式(即屈曲-外展-外旋)。

肌电生物反馈

将电极置于患肢三角肌外侧部、胸大肌锁骨部及冈下肌体表位置。

中频电刺激

微信图片_20200823195327.jpg

应用中频电刺激肩关节周围肌肉,包括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中部及后部。

贴扎治疗

微信图片_20200823195330.jpg

采用“I型贴布”,清洁皮肤,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患侧肩关节外展45°,屈肘90°约肩胛水平,将一条贴布的锚点固定在肩胛上角内侧,自然拉力,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角肌粗隆;另一条贴布的锚点重叠固定在上斜方肌,自然拉力,尾从肩胛上角沿肩峰,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患者肢体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贴压时先把肢体牵引至相应摆位,再施贴扎术。贴扎时贴布的拉力一般为25%~30%。

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明病情发展和治疗,避免焦虑。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