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僵硬畸形等。
二.病因病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病理特点包括:①弥漫或局限性组织中的淋巴或浆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②血管炎,伴随内膜增生管腔狭小、阻塞,或管壁的纤维蛋白样坏死。③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
三.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符合上述4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多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
1.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
2.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3.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
4.关节外症状:如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心脏病、干燥综合征等。
5.实验室检查:一般都有轻度至中度贫血,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6.X线检查:早期多正常,后期可见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减少、骨质侵蚀甚至关节畸形等。
五.鉴别诊断
1.增生性骨关节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无全身疾病。关节局部无红肿现象,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膝、脊柱等较常见,无游走现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正常,RF阴性。
2.风湿性关节炎:起病一般急骤,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常同时发生心脏炎;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RF阴性;水杨酸制剂疗效常迅速而显著。
3.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限于单关节或少数关节时应与本病鉴别。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变。本病关节腔渗液作结核菌培养常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4.强直性脊柱炎:本病始于骶髂关节,关节滑膜炎不明显而钙化骨化明显;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并不出现皮下类风湿结节;阿司匹林等治疗本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