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 为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2日(数小时~7日)。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临床上常分为急性和慢性。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寒战,体温38~39℃,左下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十次,量少,为黏液脓血便。肠鸣音亢进。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少数病情加重转为中毒型菌痢。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可有呕吐,轻微腹痛、腹泻每日数次,大便呈糊状或水样,有黏液但无脓血,无里急后重。病程3~7日,也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小儿。起病急、病情重。高热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状,病初即可有高热、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浅表、反复惊厥、神志不清,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腹泻;常需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大便检查才发现黏脓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1)休克型:中毒型菌痢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脉细速甚至测不到、心率快,血压低,少尿或无尿,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
(2)脑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混合型:是预后最为凶险的一种,具有循环衰竭与呼吸衰竭的综合表现。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又可分为三型:
1.慢性迁延型, 2.慢性隐匿型,3.急性发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