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课堂
每个颈椎病患者都适合颈椎牵引吗?
这种锻炼方式前段时间也算是风靡一时。这种奇葩的“上吊式牵引”看得小编毛骨悚然。这么危险的方式劝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在这个“人人颈椎都有点毛病”的时代,还是来学学正确的牵引方式吧!
自己的颈椎是否适合牵引治疗?如果可以做又需要多大角度和重量,需要牵引多长时间?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请我科医师孙亚斌回答一下大家在颈椎牵引方面的各个问题吧!
首先,颈椎牵引作为颈椎病经典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1、能对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神经和关节结构等产生拉伸作用。
2、通过牵引限制颈椎活动,缓解肌肉痉挛、牵拉调节附属韧带和肌肉的形态。
3、减轻颈椎间盘压力负荷,减轻颈部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神经根和脊髓的血流量以及脑脊液循环,并能改善颈椎曲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小关节功能
其次,目前普遍认为牵引对于各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疗效,其中颈椎牵引对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最为确切。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上仅有一定效果。
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而言,牵引的疗效则与脊髓压迫程度成负相关,换言之,牵引仅可缓解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对于脊髓压迫程度达到1/3的患者,暂不推荐使用牵引治疗。
牵引模式的选择
目前有持续牵引和间歇式牵引两种。
持续牵引具有相对较长的牵引制动时间,可以让肌肉在相对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牵伸状态,从而让肌肉获得更好的放松,也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具有更佳的止痛作用,因而持续牵引在颈椎肌肉痉挛如落枕等效果更好。
另外持续牵引牵引力量应从小开始再逐渐加大,大重量牵引时间也不宜过长。
颈椎牵引角度包括前屈位牵引、中立位牵引和后伸位牵引。
前屈位牵引是指在颈椎前屈的状态下,将头颈往“前上”的方向牵引;
中立位牵引是在头颈的正上方进行牵引;
后伸位牵引则是在头颈后伸的情况下,将其牵引至“后上”的方向。
初始牵引角度选择的原则:
一、不加重神经损伤、尽量减少肌肉韧带劳损。
二、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三、患者舒适性高。
同时还应根据颈椎病理变化情况选择适合的牵引角度
颈椎牵引的重量
首次牵引从3-6千克开始,椎动脉型颈椎病从5千克(或体重的1/15开始),然后每2天(或每2次)递增1千克,直至症状缓解并得到改善(缓解和改善后还可以适当减小牵引重量);如果症状始终未能改善,可将牵引重量逐步递增到最大重量。
成年人的合理牵引重量约为其体重的1/10,年老体弱者的合理牵引重量为其体重的5%;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20公斤。
对于身体强健、肌肉发达的青壮年,最大牵引重量可根据其主观感受适当增加。每天牵引1-2次,10次为1疗程,一般需要2-3疗程可有效改善症状。
颈椎牵引的禁忌症
(1)外伤史患者应在影像学检查排除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的情况后进行颈椎牵引,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枕颈不稳等不推荐应用。
(2)颈椎不稳患者,全身状态不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也不推荐。
(3)脊髓有严重受压、脊髓明显水肿及变性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或患有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畸形、出血、颈动脉斑块严重狭窄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以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质破坏性疾病患者不宜进行颈椎牵引。
参考文献:贺石生,方凡夫.颈椎病牵引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12):1136-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