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安宁疗护科>> 故事分享 >>正文

故事分享

人世间情为何物

来源:海医安宁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7-13 15:04:50
字号:
+-14
浏览次数:
文 | 志愿者 唐倩倩


爱情究竟为何物,无论是喜欢风花雪月的人,还是喜欢从烟火气中感受爱的人,爱情始终都是令人神往的,同时它也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所谓“看剧”貌似是在看着别人的生命历程,但当一些相似的感受涌现出时,实则它也在映射我们自己。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你最中意的是哪个男人或女人?如果把我们自己带入到剧中,你希望和里面的哪个异性角色羁袢一生?

这就要问到底是什么会让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一见钟情或暗生情愫,我们可以怪罪于荷尔蒙分泌过旺,可又怎么解释我们会对一个特定的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jpg

基于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原型是存在于人类心理的最底层而不被人们直接意识到的先天心理模式,在爱情中代表人格系统的原型主要有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分别是指男女心中的两性意象[1]

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当中男性的一面,表现为在女性心中男人的形象特征,女性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男性怎样的影响,以及女性身上具备哪些男人特征,构成了女性的阿尼姆斯特质。

当女性把心中的阿尼姆斯形象投射到某个具体的男人身上时,她就会对这个男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用梦幻编制各种幻想光环,让女性甘愿为之放弃一切,失去理智。

阿尼玛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表现为在女性心中男人的形象特征,男人的性格形成过程受了女性怎样的影响,以及男人身上带着哪些女性的特征,构成了男性的阿尼玛特质。

每一个男性在无意识深处都藏着一种女性意象,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才会表达出来。当出现与之意象相似的女性时,男性就会把心中的阿尼玛形式加以投射,超然的无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地赋予到这个特定的女性身上,让其为爱疯狂。

3.png

例如在剧中周蓉起初因为读了冯化成的诗,在与诗人冯华成的书信往来中,产生了很多美好的意境和向往,以至于出身工人阶级的她甘愿为爱情远赴贵州大山里插队。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为爱情赴汤蹈火,甚至可以六亲不认,从亲情上讲,她不算一个好女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她与冯化成相守在大山里所获得的爱情的滋养。


例如冯化成可以为了给周蓉摘花攀爬陡峭的山壁,给周蓉做一桌子她爱吃的菜,既有浪漫情怀又不失生活气息;同时,在周蓉的内心深处,冯化成给足了她认可与尊重;周蓉的骨子里的坚毅与奉献的精神,也使她在为冯化成生育女儿、照顾小家庭中得以满足。

周蓉对冯化成的爱很清晰地显现出了她心中的阿尼姆斯,周蓉的骨子里便是带有诗意的,她对爱情至高无上的追求,她向往纯粹、浪漫与奋不顾身的爱情,冯化成的诗歌造诣与才华使得周蓉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理想主义与仰慕基础之上的阳春白雪,是热切与青春的燃烧和碰撞。

4.png

说完了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原型,我们再说说剧中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原型。


剧中的秉坤在初次遇见郑娟时,他看见的是一个生活举步维艰且挺着大肚子的寡妇,与风烛残年的养母和盲人弟弟相依为命。秉坤善良、柔软的心让他决定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也由此情愫慢慢发酵。


在剧情的前半段,原本是周家妈妈和乔家妈妈想一心撮合秉坤与春燕在一起,可是秉坤直言“一直没把春燕当成一个女的”,其实就是春燕与他心目中的女性意象不相吻合。


秉坤潜意识中的阿尼玛是郑娟所特有的女性温柔、内敛、柔韧,这是深深吸引秉坤的人格特质,使得秉坤在与郑娟接触时产生一些自然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即便刚开始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他也始终坚守对这份爱情的执着,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坚信郑娟就是他心中渴望的女性意象。当然,这份感情并没有让彼此失望,秉坤为人正直、踏实与善良,让郑娟备受感激,郑娟也用实际行动回馈了秉坤及他的家人,他们的爱情朴实到岁月无痕。

5.png

爱情令人神往,是因为它总是能满足我们很多精神世界的需求,可一份好的爱情却不止于此,爱情里的坚定与忠诚是保证爱情长久的因素。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中指出激情、亲密和承诺是爱情里三个重要的因素,其中承诺是爱情长期存在的决定,也是保证彼此互为唯一的天平。


可是爱情真的是唯一的吗?如果秉坤没有答应水自流和洛世宾给郑娟每天送钱的任务,周蓉没有读到冯化成的诗,秉义和冬梅没有相遇,他们还会是彼此的唯一吗?


尽管我们希望每一段爱情都是冥冥注定的唯一,就如同新西兰信天翁马拉松似的爱情,它们一生只选择一次配偶,但是每年都有六个月的时间不能相见,而是彼此翱翔在不同的天空觅食,一直到六个月后,他们会聚集在海滩上等待自己的爱人,即使对方没有赴约,他们也会在这里等待,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可如果将爱情放在平行世界里,我们是不是还会与其他的人有另一番经历?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心中期望的阿尼姆斯和阿尼玛形象同样可以投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以满足我们心目中的意象。可在爱情出现的某个时刻,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会被另外一个人强烈吸引,觉得他就是最独特的存在,或许是他惊艳的外表,或许是他的才华,又或许仅仅是那双爱笑的眼睛,同时又觉得他与自己无比契合时,会自然而然地感觉他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会坚定他就是唯一。


缘分也好,命运也罢,碧风大江浩浩荡荡,它吹过来了,就会想要与其厮守终生。自此浮生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6.jpg

在心灵碰撞中,我们期待对方能符合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样子,期待他能带给我们爱情中最为纯粹、美妙的体验,可是我们忽略了对方他也是人,他有自己过往的经历,也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他并不能总是满足我们想象中的期待。


我们享受爱情带来的认可、欣赏、包容,但不可否认,爱情也会侵蚀和打破我们过于美好的幻想。我们希望拥有炙热的爱情,但是这份炙热却也有可能会灼伤到我们自己。


我们将爱情的概念丰富化,同时又增加了几簇情境化的情感,我们希望所有的美好与彼前的这个人环环相扣,却殊不知,我们可能也会让对方失落。


当爱情走失了,我们会感受到情感的剥离,体验到心灵的丧失感,会笃定我们再也不会遇见爱的人了,看似我们怕的是离开,其实我们怕的是再也没有契合的灵魂与我们相拥。


当天晴气朗,我们将美好的过往收藏进回忆里,我们还是会再次遇见让我们心动的人,四目相视下,我们还是会笑着说“你好呀,很高兴遇见。”


问人世间情为何物,愿与你朝朝暮暮。


参考专著:

[1] 常若松.人类心灵的神话:容格的分析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