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大课堂

颅高压患者的“脱”与“补”

  

发布时间:2015-10-1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任何的颅脑意外均会导致颅内压的增高,如急性颅脑损伤由于颅内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脑挫裂伤产生脑水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块凝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均可导致颅高压;颅内肿瘤的占位效应;颅内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等;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呼吸-心跳骤停、一氧化碳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所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如致病微生物的毒素所致中毒性脑病,代谢紊乱如肺性脑病、肾性脑病、肝性脑病等代谢性脑病;上述因素均可导致脑缺氧,并继发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脑疝而危及患者生命,亦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或障碍,故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是致死性或致残性的。应积极诊治颅内高压,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当出现颅高压时,应进行脱水治疗,已被公认为由颅内压增高所致脑疝前期或脑疝形成初期的重要临床急救措施之一。针对急剧的颅高压,所选脱水剂 (Dehydrant)是在体内不参于代谢或代谢较慢,静脉给药后能迅速升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脱水和利尿的一类药物,系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当出现急性颅内高压时,其液体治疗方案应怎样设立呢?总的原则是:应积极维持颅脑灌注为前提,只用当脑水肿、颅高压急剧时,则适当限制补液量,使每日液体总出入量维持在负平衡状态,即液体出量大于入量,以确保脱水疗效;如脑水肿已基本被控制,则每日液体总出入量应基本持平,即液体出入量基本相等,以保证机体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如一旦血容量过低且不足以满足血液循环的最低需要时,应适量补水以维持血液循环,保证颅脑灌注,以免导致颅脑缺血缺氧而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脑水肿恶化加重,颅内压进一步增高。下述特殊情况,尤应特别注意处理好脱水和补水间的矛盾,但前提均是在保证全身及颅脑灌注的条件下,适时适度脱水。详述如下:1.脑疝形成而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应“快脱慢补”,直至脑疝危象解除,再酌情补液,可以胶体液体为主。2.脑疝形成而伴有神经源性休克时,应“快脱慢补”,以求快速脱水降低颅内压和及早解除脑疝。同时加用心血管药物,适当补给胶体液体,尽快提高血压,以保证脑血流的正常灌注。3.颅高压而伴有明显失水时,应“慢补慢脱”。每日液体总入量可略大于出量,补液宜慢和让病人仍须处于轻度失水状态。对这类病人,如按以往贯例持续脱水,常可加重脑水肿,值得注意。4.颅高压而伴有心衰、肺水肿时,应先予以袢利尿剂、控制后负荷,强心等措施,以期稳定心脏功能后,然后再“慢脱慢补”,侧重降低颅内压,并适当地慢补液体和电解质。5.颅高压而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应行血液净化治疗,持续血液净化为首选,避免因容量变化导致的颅脑缺血缺氧加重,慎用甘露醇,以避免肾小管结晶而加重对肾功能的损伤。6.颅高压而伴有严重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时,应“边脱边补”,因脱水可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局部性的凝血因子积聚,而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7.颅高压已得以控制而伴有失水时,一般应“多补少脱”,但补水要慢,一旦失水得到纠正,即转入“边补边脱”原则。8.颅高压已被控制而伴有血浆高渗透压状态时,应先“多补少脱”,等血浆高渗透压状态获得纠正后,再根据病情和按“慢脱慢补”原则使用脱水剂。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