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知识
头针诊疗脑卒中
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病因。
报告显示, 1994—2013年中国男性脑卒中人口标准化死亡率年下降率为2.7%,女性下降4.1%。但是,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并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快速增长、性别和地域差异明显以及年轻化趋势。相关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0.9—63.4岁。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基本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部突出”的趋势。我国男性、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5.5岁和67.6岁。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比美国早10年。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事实上,四五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突发脑卒中的人并不少见。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准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40岁居民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40岁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1242万。
此外,报告指出,脑卒中的复发率也较高,一项35家医院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首次脑卒中后1年复发率高达17.1%。
2017年,我国约有196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农村居民首要病因。《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2016年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出院人数及人均医药费用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脑梗死住院患者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其中,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7787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9387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1.4%和31.4%。
为做好防控,区域卒中防治网络建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建设、中国卒中中心建设、中国卒中数据中心建设、卒中防治规范化培训进展等已全面铺开,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等也在推进,并启动了一系列相关行动。
脑卒中,临床以突然意识障碍和偏身肢体瘫痪为特征,本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临床上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脑出血次之。
中医学称为“中风”,有关中风的记述,始见于《内经》,关于中风的发病原因,概言之,有“外风”和“内风”两种学说。目前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可以概括为风、火、痰、瘀四者。
针灸治疗中风,早在《内经》、《针灸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中即有记载。对中风的一些具体症状表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本病急性期治疗,除脑出血、脑梗死重症昏迷期,应采用针灸与中西药物综合治疗,一般可用针灸治疗,收效良好。除用毫针刺法外,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头针、耳针、水针等疗法,均具有一定的作用,若有多种疗法相互配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作用,不仅在国内医学界得到了承认,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生也纷纷通过自己的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对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卒中(中风)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风后偏瘫的针灸治疗大致可分为“体针”和“头针”两部分。中医学认为,肢体瘫痪是“邪在于经”所致,即病邪入“经”导致经脉不通而造成了运动功能障碍,针灸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疏通其经脉。
体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一般针刺“患侧”,通过针刺以改善其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但因为人体经络是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针刺“健侧”的方法,调动其同经之气以驱邪,比较容易做到“气至而效”。
头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在头皮相应区域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头针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中。
既然头针对偏瘫病人有良好效果,那需要在什么时间开始采用头针治疗为宜呢?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一般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再用头针治疗比较安全。总体来说,中风恢复期是头针治疗的最佳时间,需要把握。有些穴位在拔针时会有出血现象,且由于头发遮挡不易发觉,需要拔针的医生检查仔细;对于肌张力增高的病人,需要配合使用四肢上的穴位特别是针刺后能引起肢体运动的穴位,其收效更好;为了加强针刺所取得的疗效,患者必须坚持功能锻炼,但注意功能锻炼时切勿动作过大以免触碰到头部,此时更加需要家属的看护照顾。头针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在治疗中常易发生滞针,即针刺入头皮后,行针困难,难以捻转进退。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嘱病人身心放松,并在针体周围轻柔按摩,然后顺进针方向缓缓退出。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不稳定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用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
文献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5-119。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头针疗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针推专家卷:邱茂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崇编著,邱茂良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