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常合并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胃肠道结核、女性盆腔结核等,统称为腹部结核病。本病可见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40岁以下。男女比约为1:2。解放后,总体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早期或轻型患者仍不少见,表现不典型、复杂、给诊断带来困难。
一、病因
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绝大多数是体内结核病灶扩散延及腹膜,主要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相当部分患者可同时发现结核原发病灶。
二、感染途径
1.直接蔓延: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①常见的直接原发灶有:肠系膜淋巴结Tb、肠Tb、输卵管Tb等;②腹腔内干酪样坏死病灶破溃,可引起急性弥慢性腹膜炎。
2.血行播散:少数,常可有活动性肺结核(原发感染或粟粒型Tb)、关节、骨、睾丸结核,可伴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三、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常在发病后数周以至数月才就诊。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有时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仅于其他腹部疾病如阑尾炎,疝等在手术时,意外发现。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如下:
(一)全身症状
1.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是发热和盗汗。
热型:以低、中等热为最多,约1/3患者有弛张热,少数可呈稽留热。
高热伴明显毒血症者: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伴有粟型Tb,干酪肺炎等严重结核病的患者。
2.营养不良:见于结腹后期,表现为消瘦,浮肿、苍白、舌炎、口角炎、vitA 缺乏症等。
(二)腹痛
早期不明显,继后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顿痛,亦可无腹痛。
部位:多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
原因:①由腹膜炎本身引起;②常伴有的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Tb或与盆腔Tb有关;③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呈阵发性腹痛。
偶有急腹症表现:①肠系膜淋巴结Tb或腹腔内其他Tb的干酪样坏死病灶破溃引起,②亦可由肠Tb急性穿孔所致。
(三)腹部触诊
一般认为腹壁柔韧感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腹壁柔韧感系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在血腹或腹膜癌者也可有这一体征。故不可仅凭此来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腹部压痛一般轻微;少数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Tb性腹膜炎。
(四)腹水
患者常有腹胀感,由结核病毒血症或腹膜炎伴肠功能紊乱引起,不一定有腹水。
少量腹水不易查出,本病以少量至中量腹水者为多,腹水量超过1000ml时,经仔细查移动性浊音阳性。
(五)腹部肿块
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常于脐周,亦可见其他部位。
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肿块特点:①其大小不一②边缘不整③表面不平,可有结节感④不易推动,易误为肿瘤或肿大的腹腔脏器。
(六)其它
腹泻常见,一般每日≤3—4次,呈糊状。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四、诊断
在典型病例,诊断一般无困难。主要依据:
1、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2、发热原因不明达2周以上,伴腹胀、腹痛、腹泻、腹水(少量腹水需借助B超检查)或(和)腹壁柔韧感或腹部包块,腹部压痛;
3、腹穿得腹水,呈渗出性,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4、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5、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
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给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
不典型病例主要是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并作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
有广泛腹膜粘连者腹腔镜检查禁忌,要结合B超,CT等检查排除腹腔肿瘤。
有手术指征者,剖腹探查。
五、治疗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二、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三、手术治疗
适应症:① 并发完全性、急性肠梗阻,或有不完全性、慢性肠梗阻,内科疗效不佳者。② 肠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③
肠瘘经加强营养与抗结核化疗而未能闭合者。④ 当本病诊断有困难和腹内肿瘤或某原因引起的急腹症不能鉴别时,可考虑剖腹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