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课堂
海医科普 | 夏季溺水如何自救,你该了解一下~
夏季来临
溺水事件频发,
种种案例和死亡人数令人触目惊心。
多少鲜活的生命因溺水定格,
多少美好的年华因溺水终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淹溺,
平均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因淹溺死亡,
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
如何避免溺水
溺水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
今天来聊一聊淹溺急救~
哪些情况易导致淹溺?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除了以上这些,有一些人喜欢在潜泳之前为了增加水下时间而进行过度换气,这样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使下丘脑的负反馈呼吸调节功能麻痹,而动脉血氧分压并不会因此而提高。当这些人继续在潜泳时,会因缺氧而失去知觉。
淹溺的预防
01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02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03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04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05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06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率。
溺水如何自救
溺水发生时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不能用鼻子吸气。另外,不要盲目自信,发现异常一定即使呼救。
溺水如何自救
NO.1不熟悉水性如何自救?
除呼救外,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会使身体下沉更快。
保持镇定,避免胡乱挣扎,利用自身浮力尽量让自己口鼻露出水面,保留体力,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被救援时间。
√NO.2水中抽筋怎么办?
游泳时发生抽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先深吸一口气,仰面浮于水面,如果是大小腿抽筋,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如果是手指抽筋,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NO.3被水草缠住怎么自救?
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
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自己无法摆脱时,应及时呼救。
遇到淹溺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己也陷入危险。
1.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更多的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
2.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3.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淹溺急救!!!
淹溺者上岸后的急救尤为重要,应立刻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 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1.判断是否有意识,如果没有意识;
2.呼叫援助并启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3.判断呼吸、脉搏 ;
4.开放气道;
5.给予2~5次人工呼吸 ;
6.开始心肺复苏;
7.尽快连接自动体外除颤器依照提示操作。
1开放气道
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
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如倒置躯体。
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如患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卧位(恢复体位), 口部朝下,以免发生气道窒息。
2人工通气
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
在人工通气时,患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此时无需浪费时间去擦抹,应抓紧时间进行复苏。
3胸外按压
注意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如有可能,尽量让体力充沛的人员实施胸外按压,避免肋骨骨折。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翻转至一侧,用手指、吸引器等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不建议在水中实施胸外按压。
最后,
提醒大家,
一定要绷紧安全弦,
让溺水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