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第二篇 胸壁及膈肌疾病

  

发布时间:2008-08-1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胸壁肿瘤分类有哪些?

    胸壁肿瘤是指除皮肤、皮下乳腺外的胸壁深层组织肿瘤,包括骨骼、骨膜、肌肉、血管、脂肪、淋巴、结缔组织等部位的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或直接侵犯)两大类。原发性肿瘤中,多数起源于肋骨和胸骨,其中良、恶性分别占各半,而单独发生在胸骨的肿瘤,恶性者则占大多数。

1、原发性胸壁肿瘤:胸壁原发性肿瘤发生的原因不明,肿瘤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和遗传基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有家族史。可有良恶性之分。

1)良性:骨软骨瘤、软骨瘤、肋骨巨细胞瘤、肋骨纤维结构不良、骨母细胞瘤、骨囊肿、肌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纤维瘤。

2)恶性:成骨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骨内皮细胞肉瘤(Ewing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小圆细胞瘤(Askin瘤)。

2、转移性胸壁肿瘤:胸内脏器癌肿对胸壁侵犯或转移、乳癌胸壁转移、其他转移到胸壁骨架或软组织的癌肿。转移性胸壁肿瘤大多数来自胸内或腹内的原发性肿瘤,也有极少数病例来源不清。来自胸内器官肿瘤直接侵犯的常见于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胸膜恶性间皮瘤侵犯肋骨和软组织也并不少见,常表现为局部肋骨的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其他也可来自乳腺癌、胃肠道癌、肝癌等,少数也可来自甲状腺癌和鼻咽癌。
 
   

胸壁结核诊断和治疗原则

    胸壁结核是常见的胸壁疾病,是指胸壁软组织、肋骨、肋软骨或胸骨的结核性病变,多继发于肺结核和胸膜结核,直接由原发肋骨或胸骨结核性骨髓炎而形成的极为少见,可见于各年龄阶段,但以青、中年,特别是2040岁较为多见。

    胸壁结核形成的脓肿多来自胸壁的深处,穿透肋间肌到达胸壁浅层,往往在肋间肌的里外形成一个哑铃型脓腔。有的脓腔可经数条窦道通向各方,有的窦道细小弯曲,在其远端又进入一个脓腔,有的窦道可在肋骨之下潜行甚远。胸壁结核脓肿的基底固定,呈半球形隆起,开始时发病缓慢,质地稍硬,逐渐增大变软,可触及波动感,内为干酪样脓液,形成寒性脓肿。脓肿出现混合感染后,皮肤变薄发红,可自行破溃,或因切开引流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窦道。

    胸壁结核好发于乳腺与腋后线之间的第3-7肋骨处,一般有结核感染反应,如低热、盗汗、虚弱乏力、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脓肿穿刺可抽出无臭稀薄黄白色脓液或干酪样物,一般无细菌生长,也不易查到结核菌。结核性窦道的皮肤边缘多呈悬空现象,肉芽活体组织检查常能发现结核病变。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出脓肿的阴影,但一般看不到肋骨的破坏像,病灶处肋骨的切位像可能发现骨皮质有破坏改变。

    胸壁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应注意全身治疗,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如有活动性肺结核、纵隔或肺门淋巴结核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再行胸壁结核的手术治疗。胸壁寒性脓肿若合并细菌感染时,宜早期切开引流后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若无混合感染,不应切开引流,需无菌穿刺抽脓后局部注射抗痨药物,可用链霉素0.250.5gqd,局部加压包扎。若寒性脓肿较大、胸壁组织破坏广泛或窦道溃烂已形成,可在正规抗痨治疗1月后及原发病灶稳定、胸壁病变好转时进行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继续抗痨治疗612个月。手术的关键是术中需细心找出所有窦道,彻底清除病灶,不留残腔,必要时可用肌瓣充填,创面严密止血,创口留置皮片引流,术后适时拔除。加压包扎约2周,一般均可一期愈合。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局限型胸膜间皮瘤以往习惯称为良性间皮瘤,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细胞来源是位于胸膜间皮细胞层下的间充质细胞,并不是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故认为其最佳的名词是胸膜的局限型纤维瘤。胸膜局限型纤维瘤(局限型间皮瘤)包括良性及恶性两类,发病与接触石棉无关,男女发病率相当,主要见于60-80岁。绝大多数的良型局限型胸膜纤维瘤位于脏层胸膜或叶间胸膜,呈结节状缓慢生长。突入胸膜腔带蒂生长,也有无蒂而附着于胸膜表面者。向肺实质内生长者不常见,而肺内的局限型胸膜纤维瘤仅少数与胸膜有关,多数为小叶间隔的间质细胞、甚或肺组织来源。瘤体也可位于叶裂内,局限型胸膜纤维瘤也可见于各部分的壁胸膜,然而这些部位的肿瘤及叶裂内或长入肺内者常提示为恶性。大多数局限型胸膜纤维瘤患者表现为胸部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肿块,肿瘤较大时可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发热、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咯血低血糖等症状。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良性者切除后较少复发。如属恶性则切除要求彻底,否则易复发、预后不佳。

如何诊断弥漫性胸膜间皮瘤?
 
  弥漫性胸膜间皮瘤以往被称为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缓慢致死性肿瘤,虽发病率不高,但仍较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多见,是胸膜原发肿瘤中最多见的类型。该病男性多见,2/3的病人年龄为4070岁。大约半数的病人述有石棉接触史。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故不易诊断。早期可有胸闷、气短、胸痛、消瘦和咳嗽,少数有咯血。中晚期往往有大量胸腔积液,积液粘稠,穿刺后可迅速再积液。病程后期可出现恶液质,呼吸衰竭等。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腋下淋巴结转移和肺内转移。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沿胸膜壁层呈波浪形阴影的胸膜增厚、肿块。这些为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但有时胸腔积液中虽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却还是难以确诊,尤其是难以与胸膜转移性腺癌相鉴别,仍需进一步通过胸膜活检加以确定。目前应用的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活检诊断率可达100%,手术危险性及死亡率均较低,可以替代开胸探查活检术。活检标本经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可与腺癌细胞鉴别:CEA检测时腺癌75%阳性,而间皮瘤阴性;LEU-M1检测腺癌阳性,间皮瘤阴性;电镜检查腺癌细胞可见短的微纤毛,间皮瘤可见长的微纤毛。
365英国上市官网